-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主讲人 赵 静 湖北省委党校 湖北省行政学院 政法部主任 教 授 ; 主要内容; 一、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认识
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
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
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观念和传
统学说的总和。 ;法国学者莫里斯·罗班:
“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思想中,中国确实无处不在。”
有些学者甚至创造了一个“中国神话”,证明
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曾震撼了世界。 ;
伏尔泰《风俗论》一书推崇中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 “中国的
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我们除了照搬外,别无其他选择。”
认为中国道德与法律结合成了公正和仁爱的典范。他大力宣扬德
治主义法律文化,著有话剧《中国孤儿》。
; 伏尔泰说中国“完善了伦理学,而伦理学是首要的科学”。
伏尔泰一出中国题材的悲剧《中国孤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把本来已在欧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化热,推向了新的高潮。表现面对强暴与野蛮时表现的大义凛然的气质,维护正义的果敢坚毅,与强权斗争时的不屈精神以及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否定性评价:;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韦伯强调
儒教文化窒息了中国人的法治精神,从而
阻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孟德斯鸠认为,地广人稀的封建时代的中国是由专制君主治理的大帝国,是“一个强大的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 他引用传教士杜亚尔德的话说“统治中国的就是棍子”。;
中国知识界对宪政和中国法律文化的反应,可以归结为两种知识传统:
第一种可谓之“本土派”,或称保守派、国粹派。认为中国无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改造而同样能够建成宪政和政治社会。
第二种可称作“西化派”。认为中国实行宪政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从根本上、结构上改组或否定传统的儒教文化,实行全盘西化。 ;
中国学者的批评:
“打倒孔家店”
胡适在给《吴虞文录》作序中首次提出“打孔店”。这
一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中广泛流传使用,衍成“打倒孔家店”
钱玄同:“废除汉字”
; 陈独秀认为
宪法与孔教水火不相容.
‘‘在中国,固有的封建宗法制度给社会带来了四大恶果:损坏个人独立自尊的人格,窒碍个人意志之自由,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养成依赖性。’’
; 鲁迅提出“不读中国书”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 ; 我国学者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评价肯定性评价;梁启超:
“近世法学者称世界四法系,而吾国与居一焉。……我以数万万神圣之国民,建数千年绵延之帝国,其能有独立伟大之法系,宜也。”
;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
中国法律绵延四千年不曾中断,
在世界五大法系中能独立自成一个系统。
中国法律是世界上过去数千年人类的一大部
分极贵重的心力造诣的结晶,在全人类文化里
实有相当的历史位置。; 沈家本,1840年8月生于浙江省归安县的书香门第。进士。刑部官员。“以律鸣于时”。被誉为“中国法律现代化之父”,“有清一代最伟大的法律专家”。
沈家本从“法与时转”、“法与时宜”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变法主张,提出清末变法修律的指导思想“西法与中法结合,务期中外通行”
“中学多出于经验,西学多本于学理。不明学理,经验者无以会其通;不习经验,则学理亦无从证其是。经验与学理正两相需也” ; “今者法治之说,洋溢乎四表,方兴未艾。夫吾国旧学,自成法系,精微之处,仁至义尽,新学要旨,已在包涵之内。.….新学往往从旧学推演而出,事变愈多,法理愈密,然大要总不 外情理二字。无论旧学新学,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所贵融会而贯通之”.
; 总体认识: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法律文化自
成体系,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精华,应当继承和发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