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证明方程 ( x - m )( x + n ) = 1有二个实根,证明一根大于m ,一根小于m 。 若用常规方法是十分困难的,但若能联系二次函数的图像,应用数形的转化,会使问题很快地得到解决。 典例之四 证明方程 ( x - m )( x + n ) = 1有二个实根,证明一根大于m ,一根小于m 。 证明:设 y = ( x - m )( x + n ) - 1 ,则其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取其上一点( m , -1 ),此点在x轴下方,根据抛物线向上无限伸展的特性,必然与x轴交于两点,则交点 A(x1 , 0),B(x2 , 0) 必在 (m ,-1) 点的两旁,原题得证。 典例之四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中数学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 认识“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师友交流: 1、独立思考: 转化思想在研究哪些数学问题时运用到? 具体写出你在解决哪类问题时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2、师友交流各自认识,形成的共识在到小组中交流。 转化思想的具体运用,如: 1、在解方程(组)时用到的消元、降次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时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等等。2、解决平行四边形、梯形中的问题时,添加辅助线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3、立体图形的通过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 4、一般三角形通过作高,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5、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割补等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问题。 数学问题通过转化,实现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典例之一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解: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 ∴∠ADC=120°, ∴∠1=∠2=60°, ∴△DAB是等边三角形, ∵AB=2, ∴△ABD的高为 , ∵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 ∴∠4+∠5=60°,∠3+∠5=60°, ∴∠3=∠4, 设AD、BE相交于点G,设BF、DC相交于点H, 在△ABG和△DBH中, ∠A=∠2 , AB=BD, ∠3=∠4, ∴△ABG≌△DBH(ASA), ∴四边形GBHD的面积等于△ABD的面积,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扇形EBF-S△ABD. 典例之一 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 cm. 典例之二 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 cm. 解:如图: 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 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 A′B=20(cm). 典例之二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CA是∠BCD的平分线,且AB⊥AC,AB=4,AD=6,则tanB=( ) 典例之三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CA是∠BCD的平分线,且AB⊥AC,AB=4,AD=6,则tanB=( )解: ∵CA是∠BCD的平分线, ∴∠DCA=∠ACB, 又∵AD∥BC, ∴∠ACB=∠CAD, ∴∠DAC=∠DCA, ∴DA=DC, 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 ∵AB⊥AC, ∴DE⊥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点F是AC中点, ∴AF=CF, ∴EF是△CAB的中位线, ∴EF=(1/2)AB=2, ∴DF=EF=2, 在Rt△ADF中,AF=4 , 则AC=2AF=8 , tanB=AC/AB=8 /4=2 . 典例之三 E F 证明:方程 ( x - m )( x + n ) = 1有两个实根,且一根大于m ,一根小于m 。 典例之四 * * * * *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_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4.1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综合实践_采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美术_笔墨千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孤独之旅》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信息技术_别有洞天特效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生动文字秀——文字的修饰技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 5 Section B(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第5课图文并茂添锦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认识三角形(3)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Section B 2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体育_击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形形色色绘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组稿编辑(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