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
编辑短评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可供作文教学参考。
一、教材分析
《诗词三首》选自统编版教材九上第三单元。《行路难(其一)》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李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从未放弃其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是咏中秋名作。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抒发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的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已经了解了诗歌的分类和特点。能借助于对诗歌押韵和节奏的把握,初步感知诗歌意象并进行简单赏析。学生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诗词的情感难于把握。九年级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抓重点字词句,联系诗歌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在诗中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鼓励学生就其感受最深的一点谈感受或者启示。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对具体词语、诗句的解读和补充背景资料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所蕴含的哲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并能运用三首诗词。
五、教学难点
在情境创设中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内涵,感悟其中哲理。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李白
(一)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下面一则对联,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活动:看对联,回顾作者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环节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古典诗歌要读出其中的味道,同学们的语速可以放慢一点儿,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可以长一点儿。分别试着用4-3拍和2-2-1-2拍朗读诗歌,感受节奏。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同学之间互评,在此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来读,比较哪种读法更适合抒发作者的情感。对比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四三节奏更贴切。
教师引导:再读诗歌,划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和相关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读到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从“停”“投”“拔”“顾”等系列动作,读出李白的那种“茫然”。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难,暗含着一种悲愤。现实虽坎坷,但是理想犹在,诗人联想到吕尚和伊尹,借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三)环节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短短几行诗,诗人的情绪忽而高昂、忽而低落,跌宕起伏。请同学们体会字里行间的情绪变化,并绘制诗人李白的心路历程。
学生活动:深入阅读诗歌,绘制诗人的情感曲线图。
宴饮场景(欢乐)——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苦闷)——展望未来(失望)——神游千古(希望)——回到现实(迷惘)——乘风破浪(自信)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下文背景资料,探究诗人情感变化的成因。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学生活动:结合背景材料,体味情感。当年抱着宏愿入京的诗人,两年后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是被排挤,赐金放还,诗人为之努力多年的政治理想还未实现,这首诗就是写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
教师引导:诗人李白是怎么实现这些情感之间的自如切换?结合想象、联想和恰当的用典来理解。
学生活动:诗歌叙事开篇,进而联想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而“冰塞川,雪满山”。路虽坎坷,但梦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伊尹实现自己愿望来表明心志。回归现实,确是“多歧路,今安在?”。诗人沉郁中奋起,用典故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四)环节四:悟读诗歌,读出自我
教师引导:请你从李白跌宕起伏,哀而不伤的情感中,说说对你的人生启示?
学生活动:学完本课,能够在逆境中激励和劝勉自己。
第二课时:《水调歌头》苏轼
(一)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诗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学生活动:朗读《水调歌头》。
(二)环节二:诵读诗歌
教师引导:在音乐的背景下,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