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类变更:研究验证工作 1说明变更具体情况。对新处方进行相应研究。 2对变更前后产品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证明变更前后药物溶出/释放行为,或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重要理化性质和指标保持一致。 3对连续生产的三批样品按现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4对至少1~2批样品进行3~6个月加速及长期留样考察,并与原产品稳定性情况进行比较。 II类变更:变更辅料用量 1 普通固体制剂 √崩解剂:淀粉±6﹪(W∕W),其它±2﹪ (W∕W) √包衣液:组成不变,±2﹪(W∕W) √润滑剂:硬脂酸镁、硬脂酸钙±0.5﹪(W∕W),其它±2﹪(W∕W) √助流剂:滑石粉±2﹪(W∕W),其它±0.2﹪(W∕W) √片剂填充剂:±10﹪(W∕W);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 物,或低溶解性及体通透性药物(即BCS II、III、IV类),调整幅度5﹪(W∕W) √制粒溶液体积发生变更,但固体物质总量没有改变 用量变更 只调整了溶剂用量:或制粒溶液组成不变,用量变更±10﹪(W∕W) √删除或降低着色剂用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辅料用量变更均按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药物含量按标示量的100﹪计算。如片剂-原理论片重,颗粒剂-原每袋理论重量幅度总和以每种辅料变更量的绝对值累加计算,无论辅料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辅料变更种类多于一种时,辅料用量变更幅度总和以每种辅料变更量的绝对值累加计算,无论辅料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辅料变更幅度总和一般在10﹪以内。 举例 药物A 乳糖 淀粉 硬脂酸镁 理论片重 变更幅度 原处方 20mg 39mg 40mg 1mg 100mg ∕ 变更1 45mg 105mg 5﹪ 变更2 37mg 46mg 104mg √ 6﹪ √ 3﹪ 变更3 34mg 47mg 3.5mg 104.5mg √ 6.5﹪ √ 6﹪ √ 4﹪ 2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肠溶制剂 √非释药控制性辅料: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 算,±10﹪(W∕W) √释药控制辅料:以原处方中释药控制性辅料总量计 算,±10﹪(W∕W)。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5﹪(W∕W)。 √删除着色剂或降低着色剂用量,删除或减少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例:片芯 药物A 10mg 10mg 微晶纤维素 60mg 65mg(5mg,5﹪) 辅料 25mg 25mg 包衣 乙基纤维素 5mg 6mg(1mg,20﹪) 变更II 3 半固体制剂 包括凝胶剂、霜剂,软膏剂等非无菌局部给药制剂 √删除或降低矫味剂,着色剂,香精等用量。 √辅料用量:±10﹪(W∕W)4 非无菌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剂等) √删除或降低矫味剂,着色剂,香精等用量。 √处方中增粘剂:±10﹪(W∕W) √其他辅料:应不属于可能影响药物体内吸收的,用 量变更幅度参照增粘剂用量变更。5 注射剂 √苯甲醇用量变更:±1﹪(W∕W) 辅料用量II类变更研究工作的重点 ★说明变更具体情况,对新处方进行相应研究。★对变更前后产品进行比较性研究,重点证明变更前后药物溶出∕释放行为,或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重要理化参数或指标保持一致。 如研究发现处方变更后出现新杂质,需注意研究和分析杂质的毒性。 项目的选择? 剂型特性、药物性质 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 辅料用量II类变更研究工作的重点 √药物以混悬状态存在的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 证明变更前后药物粒子大小及分布没有改变 晶型保持一致 变更前后药物释放行为(半固体制剂) √口服固体制剂 变更前后溶出∕释放行为相似性 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批间 产品质量一致性 比较变更前后产品相似性或差异程度的重要方法。 ▲体内吸收主要依赖于制剂中药物溶解,溶出及药物在胃肠道的渗透性等方面 药物溶出行为与体内吸收某些情况下是相关的。 溶出度、释放度比较:制剂比较的核心内容 1、不仅是口服固体制剂,对于特殊释药制剂如脂质体、微球等均适用。 2、不仅按原质量标准研究,还要考虑多种介质,如日本橙皮书,必要时考虑生物相关性介质。 酶法检查胶囊剂溶出度 美国药典溶出度试验通则规定,胶囊溶出度测定可采用酶法实验: pH<时推荐使用纯胃蛋白酶(≤750单位/ml) 时推荐使用胰蛋白酶(≤1750 USP Units of protease activity per 1000 mL) 其它国家药典均未再通则中加入,主要是酶可以影响测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土地资源学第二章自然构成要素备课.ppt
- 土壤肥料学通论土壤胶体和其吸附性能.ppt
- 脱硝工艺技术培训设计部.ppt
- 微生物生理及代谢调控.ppt
- 微生物生态和其在环境物质转化中作用演示.ppt
- 微生物学第十章微生物应用.ppt
-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法与应用.ppt
- 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安全讲义.ppt
- 信息系统开发及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导论.ppt
- 学习情境一阿司匹林铝合成.ppt
- 医院感染控制新标准介绍.ppt
- 《荆轲刺秦王》优质课教案及反思.pptx
- 碳结圆钢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全球及中国充电锂离子电池(LIB)回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机械工程基础.pptx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河大版三起2023第四册-河大版(三起)(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 DeepSeek高级心法:怎样用,和不用AI.pdf
- 某地产楼盘推广策略.pptx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河大音像版2020六年级上册-河大音像版(2020)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中国室内健身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