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docVIP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住格律诗的三因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实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重点只有 两个:第一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鉴别详细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①仄仄平平仄 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a(实质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方加上 ②平平仄仄平 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 ③平平平仄仄 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 ④仄仄仄平平 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能够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添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方法是 “ 前加同样后相反 ”。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前方加一个平仄同样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后边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可以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边的要相反。 2、一定切合 “ 对 ”和 “ 粘 ”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 ” 的要求表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 “ 粘 ”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必定 的联系。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依据 “粘 ” 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 “犯孤平 ”和出现 “三平调 ”前提下,能够依据所谓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地点上灵巧变通,可平可仄。但二、四、 六字则不可以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所以,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的口诀是不完整正确的。它诚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地点同意平仄灵巧,但未重申不得出现三 平调解不准犯孤平。可从剖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 对详细字所属平仄的辨别,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一个字在中古期间所属平仄的辨别 —— 必定要打破这个难点,不然诗词格律部分将永久没法掌握!有多种辨别方法:1、 利用方言辨别中古平声字。 因为粤方言中的几种次方言(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等)都还保存着入声字,同时也保存着阴平易阳平两种调类。因为这些方言中的入声字并未与平声相混,所以只需认识了阴平易阳平两个腔调的代表字,则与它们同调的就都是中古的平声字了。比如,凡是与广州方言中读 “诗、时 ”“ 花、华 ” 二字同腔调的,就都是古代平声字。 2、 利用方言辨别古入声字。 有的学生可能辨别方言调类的能力差些,一时不易掌握以平声代表字类推的方法。则可教他们利用辨别入声字来查验现代汉语中读平声的字是不是真实的中古平声字。因为现代一般话中的阴平、阳平字,除了从中古的平声演变而外,还混入了古代的入声字。而这些字是不可以视为平声的。假如能把这些字从现代的阴平、阳平字中辨别出来,则其他的自然就都是真实的中古平声字了。学生们的现代汉语语音都较好,辨别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腔调较简单,又因为粤方言中不论是广州方言,仍是客家方言、潮州方言都保存着中古的入腔调类,依调类推,用方言辨别入声字是不困难的。比如: 广州方言的 6 个(实质是 9 个)调类: 名 称和调 值 阴平 55 阴入 15 阴上 35 阴去 33中入 33 阳平 21 阳上 13 阳去 22阳入 22 调号 123456 例字 诗色 史试锡 时市事食 从表中可看出:凡是与 “ 诗 ”、“ 时 ” 同调类的字就都是中古的平声字,不然就都应归到中古的仄声字中。 -------------------------------------------------------- 还能够用一中所谓 “八腔调法 ” 来类推某字所属调类。即 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诗史试色时市事食 升醒性○成○盛蚀 淹掩厌馌严染艳业 央鞅怏约阳养让若 烟演宴噎言岘现热 英影应益仍○认翼 空孔控哭红○哄酷 崧耸送叔崇○○熟 风俸讽福冯○奉服 安○汉渴寒旱汗曷 渊苑怨○元远愿月 堪坎勘洽含颔撼合 心审沁湿岑○甚拾 音饮荫邑人荏任入 所谓 “ 类推 ”,指的是熟习上表此后,碰到表外的字,也依据这类音调读去,以判断出它的 腔调。如 “器 ”,能够念出 “嬉、喜、器、悉 ”,则知 “ 器” 为 “ 阴去 ” 即去声字,如 “ 谷 ”,则念出 “ 工、拱、贡、谷 ” 则知其为入声字了。自然,这是用广州音为准,熟习此后也可帮助自己判断广州话的发音能否正确了。 有人说,广州话实质是九个腔调,还有中入字,为何没列出呢?这是因为中入字不多,常有的仅 “客、炙、赤、撇、泼、抹、阔、括、茁、撮、雪、决、鸽、壁、臂、劈、踢、锡、吃、跖、八、法、

文档评论(0)

150****6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