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汉族丧葬礼仪与礼记.docx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 精品 Word 欢迎下载 可修改 论文摘要:自古以来青海都地处中国边陲,处于多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这样的描写:“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青海的荒凉和孤寂被一语道尽。但也这是这片边远、落后、蛮荒地区生活的汉族,保留了较为完整,较为正统的礼仪传统。特别是从这里丧礼上可以看到《礼记》中关于丧葬礼仪的传承。 关键词:礼记 青海汉族 丧葬礼仪文化反哺 前言: 青海古称、鲜水海、卑禾羌海,自时期称青海。青海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早在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据商朝甲骨文记载,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将青海东部大片地区纳入商朝版图。西周时期,青海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联系。 礼,是维护古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礼记》开宗明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可见礼的作用很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也直接、间接地使人潜移默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和规范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论语·述而篇》,子日:“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孔子对学礼之重视。 自古以来青海都地处中国边陲,处于多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这样的描写:“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青海的荒凉和孤寂被一语道尽。但也这是这片边远、落后、蛮荒地区生活的汉族,保留了较为完整,较为正统的礼仪传统。特别是从这里丧礼上可以看到《礼记》中关于丧葬礼仪的传承。 二、《礼记》简介 1、《礼记》成书概述 《礼记》之所以产生,最初也是为了使当时的礼制,便于流传,而用文字加以记录,称为《礼经》,举凡重大而正式的典礼,都有固定专门的用途,也有一定的礼节程序,人们在阅读仪礼后,心领神会有所启发,因此将经文附记在后,经后人汇整。所谓《记》则是解经文之体,属于附经而衍生之文字。 《礼记》之成书,要推至《仪礼》,《仪礼》之名首见者,十六篇(王充:《论衡、谢短》言高祖诏叔孙通制作《仪品》16篇,后复定,《仪礼》,见在十六篇,秦火之余也),后汉人加入《丧服》一篇,遂为今本之十七篇。《仪礼》尊之为经,故亦称《礼经》。《仪礼》原只称《礼》,汉称《士礼》,相对于《礼记》而言,它又称《礼经》。其十七篇都是具体礼仪的详细记录,取名《仪礼》,《仪》说明重在仪节之叙述,《礼》者说明此仪节为礼之要求,前者明其内容,后者明其性质,至于《仪礼》和《礼记》之关系可论为《仪礼》为经,《礼记》为传,特别是礼记早期均附经而作(亦即前述读经之后,有所感发或领悟,顺手写下,是为附经而作),之后才单独成篇到汇编成书。 2、礼记中关于丧礼内容 礼记中专门讨论有关丧礼的篇目就有《檀弓》上下、《曾子问》、《丧服小记》、《大传》、《杂记》上下、《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篇,它们几乎占据了礼记四分之一篇章。 3、礼记中关于丧葬礼仪核心内容 第一,丧礼上对死者的服侍,子孙不因长辈的谢世而有所懈怠,初丧礼仪中搬铺仪式、沐浴更衣仪式、覆面仪式、招魂和送魂仪式等都包含有孝敬之意。比如沐浴更衣仪式,既是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为祖先所收容,又表达了这是生者最后一次侍候死者。 第二,丧礼上对死者的哀悼。对长辈去世的哀痛之情既是自然流露。在此过程中《礼记》的观点是,用规定的礼仪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这种礼仪的意义类似于《礼记·中庸》的思想。使生者不会太过悲痛,也是死者得到丧礼的尊重。 第三,葬后与死者关系的延续。子孙后代与长辈的关系并不随着葬礼的结束而停止,生者与死者的对话,死者与生者的纠葛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的甚至持续到生者的生命结束,这也符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精神。死者葬后,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或仪式,以维持与死者的关系。 三、青海汉族丧葬礼仪 停灵报丧 停灵,在古礼中又叫“卒”,当病人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时,子女会把室内外打扫干净,准备宾客前来吊唁的用具,为病危的人准备“寿衣”等。有人家在病人鼻子下方的上嘴唇上,放一点新丝棉,用以测试病人是否还在呼吸。新丝棉质地轻松,稍有呼吸即动,若是丝棉的细纤维突然间一点都不动了,说明已经停止呼吸,青海人把这种状态叫做“咽气”。证明的确是咽气了,就应趁着人体还尚僵硬,赶快移到硬铺板上,然后再抬在即堂屋里停放,这就叫“停尸”。停尸的方向是头朝北,脚朝南,然后尽快为死者换上“寿衣”,也叫“老衣”。若有可能,青海人家会为死者在临终前就擦洗干净身体,换上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