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长也能教作文系列之——写观察日记(物体篇) 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教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写观察日记。 所谓的观察日记, 就是把自己观察的对象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秉承 我们以往习作教学的传统, 我们提倡先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之后再来写 作,千万不要空想,或是随便找本作文选一抄了事。
在指导孩子写作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明白,什么叫观察。观 察,并不单单指用眼睛看,它应该还包括耳朵听,鼻子闻,在有可能 的情况下,还可以是嘴巴尝,身体 (手或脚等器官 )接触。用佛家的语 言来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意”最难,指的是感受。——假如 您能理解这段话, 您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会比别人的更加具 体,起码在字数上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读完了以上那一段话,我们本身对“观察”一词有了新的了解,那 么,接着来再来了解一下三年级孩子的基本心理特点。
有不少三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很大,喜欢新鲜的事物,也 喜欢观察,但他们所理解的观察,大多仅仅只是用眼睛看,这样的观 察就有些片面,很多时候既不细致,也不持久。而他们的好奇心就像 钱塘江的大潮,来得快,来得猛,当然去得也快,而且也容易转移, 造成的结果就是观察效果不好,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好不了。
举个例子,你让他观察个苹果,他一句话就能把作文给你了了: “苹果红红的,大大的,很好吃。 ”然后举手:“老师,我作文写完了。” 于是拿到这一句话作文的我, 仿佛看到三只乌鸦呀呀叫着从暴着青筋 的额头上方飞过……
写得少也就算了,怕的是下面这种情况,请看案例: 师:大家来看看,我们桌子上放着的这个—— 生:苹果。
师:对,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都知道它叫苹果。谁能来说说, 你看到的这个苹果是什么样的?
生:圆的。 师:是有点儿圆,来个比喻句。杜绝—— 生:苹果红红的,像小姑娘的脸。 师:我话没说完呢,我说,杜绝用这一句。来点儿别的。
生:……
师:看,没招了吧?读了三年书,咱就只会这一句了。 生甲:像小朋友的脸。
生乙:像小妹妹的脸。
生丙:像小弟弟的脸。
师:(千万只草泥马在心中奔腾而过……) 班长:苹果红红的,像一只小灯笼。 生丁:不对不对。老师教过,柿子才像灯笼。苹果不能像灯笼。
师:(@# ¥ %……*)
上头的案例大家看到了什么?那就是: 词汇贫乏 +模式固定 。这
种情况老师是有责任的。有时候,为了追求成绩的稳定,给学生的就 是一些死板但是绝不会被判错的答案。 像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即使学 生能有新奇的发现, 也必将缺少活泼的语言, 习作也必将因为陈朽的 表述而黯然无光。
到此,想必大家也很清楚了,既然孩子们词汇量贫乏,我们就可 以助他们一臂之力, 给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得着的词语或句子。 —— 这要求我们得根据事先要让学生观察的对象而进行准备。也就是说, 家长朋友想要指导自己的孩子写观察日记,要先想好打算写点儿什 么,自己先做做功课,对这个东西有所了解,最好还能积累一点与之 有关的词语或是句子之类的。 以免陷入“孩子不会,我也不懂”的境地 ——我这么说, 绝没有轻视家长朋友的意思。 做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 师,我也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给问倒了,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古人 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小结一下上头那些话的主要意思:
一、观察包括“眼耳鼻舌身意”。
二、了解孩子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三、准备好观察的事物,我们要先对其有所了解,方便于引导。
四、进行必要的词汇语言积累,以便在必要时能帮上孩子。 好了,万事俱备,东风已到。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写起来才不会杂乱无章。 我们可以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等顺序进行观察。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 “从右到左行不行?从下到上行不行?从里到外 行不行? ”那个 你开心就好。
在确定观察顺序之后,可以从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轻重、颜色、
作用等等方面入手。——和孩子讲“眼耳鼻舌身意”有些深了,我们就 换成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
1、形状:观察的方位不同,所见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或长 或扁,或方或圆。长,像什么?扁, 如何物?方, 好似什么东西?圆, 仿佛又是什么?可以比喻,当然也可以拟人——这两种手法较为常 见。
2、大小或轻重:可以通过与另一种大家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来 判断。“这个东西足足有几十个某东西那么大”,或是“几个这种东西才 一个某种东西那么重”之类的。
3、颜色:单一色,如:红,黄,蓝,绿……
混合色,如:黑白相间,白里透红,黄中带赤…… 过渡色,如:灰黑色,红褐色,紫红色……
4 、作用:可吃的,味道如何?可用的,做什么用?可玩的,有 多好玩?对于这个东西,给你的体验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 写的时候千万不要每一点都写得很仔细。 有的朋 友认为,写观察日记,就是要面面俱到,每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