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一》教学设计
根据对《日本(第一课时)》课标的分解,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设计主线,打破传统教学顺序完成学习任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中找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以及首都。
2、能够根据气候类型图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重点了解日本气候的海洋性;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势特点、河流特点
3、能够将日本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结合,加深个自然环境之间的连续。
4、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并能够分析其原因,了解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的有效措施。
5、培养学生对日本国家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在于结合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本节难点初步掌握初步掌握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堂课设计了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一条是以日本为例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另一条是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操作流程看,大致可分为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等四个环节。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搜集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教师说一段语言询问学生这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日本的语言,教师继续创设情景询问学生:你看过日本的动画片吗?并拿出日本的一些动画片中的人物玩具让学生识别。
师过渡: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与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今天我们开启国家之旅的第一站就是来到日本。
(二)新课探究: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火山地震:
兴趣引入:出示日本的一个个性签名图片,引导学生解读
第一个符号像太阳,引入日本自称为日出之国,这是为什么呢,过渡到地理位置的研究。
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交流: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完成学案内容---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结合地理位置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示意图分析归纳日本自称为“日出之国”的原因:向东比较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较早的迎来日出。
(师过渡):作为日出之国的日本很自豪,但也正是这个地理位置为日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引入个性签名第二个字的解读,比较像火苗,是什么原因呢?
(2)火山地震的特征及原因:
①出示日本的富士山,通过它的山顶与普通山顶的不同(一个较平,一个较尖)推测是一座火山,引出日本火山较多。
②播放一段地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日本地震的频繁,引出问题: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③ 分析原因:学生根据“火山地震带图”和“板块构造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④采取的措施: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日本采取了哪些防震措施。并结合生活交流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了地震,你会怎么做?--“防震救灾知识知多少”交流会。
2、日本的组成:
(1)认识岛国:出示“日本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发现日本是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国家。
(2)日本的组成:学生根据课本“日本地形图“在学案的日本空白图上填写四大岛屿,四位学生上黑板书写。
(教师过渡):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具有一定的海岸线,现在咱们做个小游戏。
(3)海岸线漫长曲折:
①小游戏:由两位学生在多媒体图上展示的日本和英国的图上描画海岸线,看谁先画完。并采访后画完的学生为什么画的比较慢?从而引出日本的海岸线比较漫长曲折的特点。
②海岸线漫长曲折对日本经济的意义: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过渡):了解了日本海洋的知识,现在咱们到陆地上去看一看---引出日本农业的图片
3、日本的农业: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分析日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济宁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发现日本的农业特征:小型机械化、精耕细作、单产高。
教师启发询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很容易得出:国土面积小,人口多等。教师问:还有什么原因吗?---引出日本地形图
4、日本的地形:
(1)学生活动:请用铅笔在课本的8-1-2图上用不同的图例划出(1)200米以下的平原区;(2)200-500米之间的丘陵区;(3)500米以上的山地区。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2)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发现日本的地形特征:多山地丘陵,少平原。并认识日本的最高山峰富士山的位置、关东平原的位置、首都东京的位置。
(3)回归问题:分析日本农业精耕细作的原因之一还有地形多山地丘陵。
(教师小结过渡):由以上分析可见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碰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利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现在咱们就来实践一下---引出资源内容的分析。
5、日本的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河流的特征:由地形图分析河流在长短和流速上有什么特征?(短小湍急)从而得出水能资源丰富。
(2)森林资源:由地形分析日本的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