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秦论》教学案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 :::: 张尚志
一、缘起
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 年而一统
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 王朝却短命而亡, 亡得那样迅速, 那样悲惨, 又是那样的神 秘, 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 自古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在震 惊之余,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 灭亡的原因,以期从 秦王朝的盛衰兴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贾谊的《过 秦论》正是 这些探索文章中颇具影响的一篇,也是多年来中学教材的传 统 篇目之一。
《过秦论》问世二千多年来,一直受到政治、历史、文学 等各界人 们的关注。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文章内容丰富,涵 盖博大,较之一般 的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再从思想 教育和思维训练的角度,进
一步讨论一下作者的中心论点 --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 的优
劣长短,自然又增加了教 学的深度和难度。笔者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的 机会,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此向专家同好教正。
贾谊“仁义不施”一论,二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价秦王
朝的准绳。直到今天,提到“秦”,前面总要加一“暴”字, “残暴”
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暴”就成了秦王朝灭亡的 根本原因。
诚然, 秦王朝的统治是残暴的。 但千百年来, 残暴的统治 岂止一秦!
第 1 页 共 9 页
且不说揭竿而起的陈涉、推翻秦朝的刘项等,就说 被后人称颂为英明君 主的汉武帝、唐太宗、元始祖、明成祖、 还有清代的康、雍、乾,请问, 他们哪一个不残暴呢?然而, 他们的“暴”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还获得
了人们的交口赞誉! 莫非真是“成则王侯败者寇”了吗?
于是,在疏通字词、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设疑问 难、层层
导引的方法, 让同学们暂时先把前人的定论和权威的 理论“放在一边”,
而以课文本身的文字为“本”,以与课文 相关的历史资料为“辅”,也
来一个“过秦论” -- 讨论一下秦 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二、过程
在讨论课之前, 我先动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 (教材本身、 图书报刊、 网上浏览、走访专家)搜集与秦灭亡有关的资料典 故,从中筛选信息,
找出有用的材料,阐述、论证自己的观 点。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屏幕,
逐步展示问题,设疑问难,
提供资料,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推理、判断,最
己的结论。大致过程如下:
问题一:作者认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后得出自
学生很容易地
回答: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笔者先分析阐述了“攻守之势异也” 的意思,然后针对 “仁义不施”这一观点,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要求
同学们分 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问题二: 两千多年来, 人们一提到“秦”, 前面总要加一 “暴”字, “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词。那么,请同学们 想一想,哪一个王朝
第 2 页 共 9 页
不残暴呢?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讨论十分热烈。
在五分钟的讨论中,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王朝和著名的帝 王,例举最
多的有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清康熙、乾隆 等,但都遭到了另一部 分同学的诘责,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最 终也没能举出一个“不残暴”的
帝王来。
末了,笔者作了这样的小结:封建统治是专制统治,其最 突出的特 点是独裁、神秘和随意。其最终、最高的目的是为了 巩固他自己和他家 族的特权,因此,对于一切妨碍帝王特权的 言论和行为,即使是父子之 间,兄弟关系,哪怕只是“可能妨 碍”,也必然会遭到严酷的镇压和无
情地杀戮。所以,封建帝 王的残暴,乃是专制体制的必然产物。
既然历代帝王虽然“残暴”但并不亡国,那么,“残暴” 也就不一 定是秦王朝亡国的原因了。 如果再探究一下与秦同时 的六国的治国策略,
还会给人一些新的启迪。于是,课堂讨论 又转入了对课文的分析:
问题三:找出作者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