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杨泳梁: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和我们的生活是反的.docxVIP

艺术家杨泳梁: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和我们的生活是反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家杨泳梁: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和我们的生活是反的 “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生活在大都市里,虽然心里有那么多不满,同时你又离不开它。” 这是杨泳梁在2021年央视纪录片《园林》中说过的话。在纪录片的镜头中,他一边行走在即将消失的城市废墟、搭乘轻轨抓取夕阳落在楼宇间的金黄颜色、站在浦东陆家嘴的天桥上仰望高耸入云的超级建筑,一边用相机记录下一幅幅城市影像特写。彼时的他正在为新作品《桃源纪》拍摄素材,旁白如此形容他的创作:“相机好似他的画笔,他想拼凑出一个摩登时代与自然生活的裂谷间,正在失落的桃花源。” 这位1980年出生于上海嘉定的艺术家自年幼起就接受了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教育,202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21年,杨泳梁开始从事当代艺术的试验与创作——传统绘画艺术的基底,有了数字科技的加持,成为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令杨泳梁声名鹊起的标志性创作实践始于2021年的《蜃市山水》系列。通过成千上万张建筑摄影照片,他严格遵从传统山水画的构图与笔触,拼贴出一幅幅乍看之下与山水风景无异,实则充满后现代异化感的摄影拼贴作品。 反思工业化与城市化对人与自然存在的破坏性作用是他一以贯之的主题——虽然这在城市化扩张速度迅猛的当下中国显得尤为严峻,但现代化的力量终将席卷全球,因此杨泳梁从来不认为他思考的仅仅只是一个“中国问题”。但他又觉得,从创作《蜃市山水》到现在,自己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激进和愤怒了。 “数字山水”的出发点是现代都市人的文化反思 “很多人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去创作,我是觉得,这是比较自然发生的,和我的教育背景相关,和我的成长经历相关。” 杨泳梁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摄影艺术家。在学校里接受完整的实用美术教育后,摄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比绘画更容易获取信息的艺术工具。单张照片的重要之处是它包含的建筑整体形象,在杨泳梁的编排下,它们化作“山水画”中山石树木的纹理、质地、阴阳和向背,在戏仿中又无比严肃,在熟悉中又无比陌生。 以城市和山水为创作主题,亦和杨泳梁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在嘉定出生长大,始建于宋代的秋霞圃是他的儿时乐园,“那个园子特别好,没人,你会觉得那个园子就像自己家的后花园。”外婆家的田园气息也令他回味至今,“在葡萄藤下的一家人一起吃饭,有葫芦挂着,有蝴蝶飞来飞去的感受,有时候会有一种恍如隔世或者类似桃花源的感情色彩。” 直到上大学,杨泳梁才正式搬到上海市中心,开始慢慢熟悉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城市有城市的气味,这和在园林里或大自然的味道、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繁杂的,杂乱的。”他试图用一种他者的客观眼光去打量城市,又在栖身其间的过程中生出都市人的心境与习惯。 城市的变化越快,对旧日时光的追忆就愈发深刻。对杨泳梁来说,“数字山水”的出发点是现代都市人的文化反思,“因为传统中国画表现的那种意境,其实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反的——审美体系也好,你想追求的境界也好,完全是反的。我就是用这样的一个反差来让别人惊醒。” 这是现代文明对于过去的反思。“现代文明不断扩张带来的环境破坏,或者说我们是用地球的资源去换取扩张。在这个扩张中势必会加速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然后会带来部分种族的灭绝,这是必然的。”在杨泳梁看来,中国正处于这个破坏性扩张的过程中,因此最为深刻地承受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切肤之痛。但这又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问题,继发达国家之后,发展中国家终将走上同一条道路。因此,他从来不将自己的创作视野局限于中国,虽然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的。 “我一开始对作品的态度会比较激进,比较愤怒,我就觉得这个不对或怎样,但经历了那么多年,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觉得这其实是挺难改变的一个规律,可能人类发展就是到了这个命数了,真的很难去改变,就是順着车轮滚动下去。”他说。 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无法摆脱“符号性” 如今,杨泳梁已被视作中国山水画传统序列中的重要一员。他是大英博物馆版画收藏中最年轻的艺术家,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他创作于2021年的团扇形制作品《蜃市山水III》。美国乔治城大学东亚艺术与艺术史教授王慧兰(Michelle C. Wang)曾在接受“知中”采访时表示,中国现代山水画家不再拘泥于模仿传统,而是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实践:“比如蔡国强先生用火药来描绘山水,徐冰先生用自创的文字,而杨泳梁先生则用摄影与建筑来展现山水。” “西方的艺术史我觉得是对前人的否定,中国(对传统)的态度就是很自豪。”杨泳梁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对继承传统的态度不一,有些艺术家比较西化,有些艺术家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教育,他们的创作思路和出发点就会截然不同。他自己属于后者。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站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