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鉴赏.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苏轼《定风波》词赏析 摘 要 :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文章乃至他笑对苍茫的人生态度,对 后世文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苏轼更以其多姿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人 文精神永远占据着中国文学史辉煌的一页。他心胸坦荡,讲究风节, 有志于改革,勇于进言的人品征服世人,而且他旷达闲适的词风,高 超娴熟的文学创作技巧, 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厚重的印记, 为我国文 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苏轼《定风波》词为载体,以 该词情随境生、 移情入境的意境交融方式为侧重点, 在赏析该词独特 精妙的叙志方式的同时, 也进一步感受苏轼本人令人称道的为人处世 心态。 关键词 :苏轼 定风波 情景交融 闲适旷达 正 文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为苏东坡词之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首闲适词,更是一 篇自我叙志之词。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东坡借途 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触景生情,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 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描绘了一幅十分传神的 “东 坡雨中行吟图” ,表现了他处变不慌、 笑对风雨、 “何妨吟啸且徐行” 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态度,揭 示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 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定 风波》也正是以其闲适从容的文风, 乐观豁达人生态度历来被人们所 品味和赞扬。 那么,为什么这首词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他 又凭什么能够感动千千万万人, 除了有作者真挚旷达的情感以外, 与 苏轼高超的艺术手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那个君主专制的时代, 有 着千千万万官场失意的文人,他们或许有着与苏轼同样的愁苦与郁 闷,也有着与苏子一样的大彻大悟, 但唯有苏东坡能够以其神来之笔, 将内心之感受叙述得酣畅淋漓而又朴实无华, 也让后来众多文人的官 场失意归隐之作黯然失色。 作者写词之前先是交代了即兴起词的梗概: 在一群人匆忙的赶路 途中,遇到了大雨,而作者却不与其他人一样争先赶路,躲雨。却是 利用这上天的赐予的雨水来涤荡自己的心灵, 向大自然表露自己的心 声。待到雨过初晴,作者的自信更是自然流露,这也为全词奠定了一 个较好事件背景和感情基调,为正词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先看上片前两句:首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 ”,光这 莫听“ ”两个字便 见了作者的真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表明了风雨之势呈猛 烈之态,风雨交加, 众人纷纷躲雨 (小序中已经描写),是客观存在, 那么在此时此地弹出 莫听“ ”二字,就体现出作者认为外物不足挂齿, 风雨不足畏的坦荡胸怀。紧接着,作者再一句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