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浅谈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发展
宋才发: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文化景观探讨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
一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都江堰市,距成都约50公里处,地处北纬30°52′—31°01′,东经103°25′—103°38′,面积1211.2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被誉为“天府之源”、“镇川之宝”。都江堰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又称“湔堰”、“湔堋”,宋元后开始用现名“都江堰”①。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悠久历史。当时的秦蜀郡太守李冰,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并借鉴前人治水经验,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顺应自然规律利用高低落差,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凿离堆、穿“二江”(郫江、检江即今走马河、柏条河)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具体地说,李冰就是利用鱼嘴分水堤从岷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岷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遇洪水时能够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②。都江堰建于岷江弯道处,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都江堰是成功地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在建堰时,李冰还在江中埋石马做淘滩标志,立“三石人”来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是内江进水的咽喉,能够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③。经过2200多年的发展,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及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都江堰流传着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战国后期秦楚两霸争夺天下,秦为实现一统天下大业,便将“得蜀则得楚,得蜀先治水”列为秦的根本国策。蜀居楚之上陆路不通,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④,如水上运兵攻楚,则旦夕即至。秦出于政治目的遂派李冰治理岷江,所以有“秦并六国,自蜀始”的说法。都江堰由渠首工程和灌区两大部分组成。渠首工程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1000米处,它是灌区的中枢,保护面积231.5公顷。都江堰能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渠首位?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①刘耀编著:《中国绝色风景》,中国长安出版社2021年版,第279页。②李振湘著:《世界遗产中国行》,民族出版社2021年版,第182页。③《中国世界遗产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21》,中华书局2021年版,第175页。④吴丈蜀主编:《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829页。
1置选址科学,工程与地形条件配合巧妙,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具有布局合理科学系统的完整性。渠首工程选在成都平原顶端,海拔726米,为全灌区制高点,它接纳了岷江上游丰富而稳定的水资源。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溢洪道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是一个分流引水、溢洪排沙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工程。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①。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愧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