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文书,以一为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PAGE PAGE 1 “破贼文书,以一为十”  ”破贼文书,以一为十’  战斗文书里的”猫腻’ 刘传吉   很多争辩者都留意到了抗战时期中日各方战报中敌我双方伤亡数字的差异问题,并为之感到困扰。王奇生教授在《抗战时期国军的若干特质与面相》(载《抗日战斗争辩》2021 年第 1期)一文中依据蒋介石日记指出:”蒋介石对于日军方面公布的伤亡数字,常以 10 倍去估算,如 1938 年 5 月日本方面发布开战以来日军战死 59098 人,蒋推断其实际战死者当在 59 万人以上。当 1940 年 2 月日方广播声称在广西击毙国军 8000 人的战绩,蒋推断国军死亡并不过千,损失必不甚大。’并发问:”不知蒋的这一折算比例有何依据?’笔者学浅,无法做出精确?????的回答,但凭自己的一点古史学问,有所联想,或许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答。   战斗时期在数字上做文章,是一种格外普遍的现象,古今中外,所在多有。有的夸大己方军队数量,先声夺人,以达威慑敌方、不战而胜之效,多用于出征之时。例如,赤壁之战前,曹操致书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有屈服之意。周瑜劝道:”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周瑜的估量未必精确?????,但曹操的”八十万’有很大水分是可以确定  的。又如《金史完颜昂传》记载:”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如所记属实,岳家军数量夸大至十倍之多。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金军身上。据《金史移剌窝斡传》载,金军会攻移剌窝斡,”发骁骑军二千、曷懒路留屯京师军三千,号称二万,会宁济州军六千,亦号二万。’其夸张幅度也不小。不过,战斗到底是实力的较量,虚夸伎俩也常会被识破,表面强大者也往往会有致命的弱点存在,所以,这种靠”影子军队’来慑敌的夸张战术,历史上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反例倒是不少,赤壁之战便是典型。   另一种情形是有意制造己方军力弱小的假象,以诱使对方轻敌犯险,因而制胜。最典型的是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中孙膑的减灶之计。齐国军师孙膑利用魏将庞涓的轻敌心理,数次减灶,庞涓惑于表象,果真中计,以为齐兵怯弱,乃舍弃步卒,率其精锐急行追击,最终兵败身死,为天下笑。也有人反其道而用之,用增灶之计,示强以惑敌,其事见于《后汉书虞诩传》。虞诩任武都太守时,羌人来犯,分抄各县。虞诩因其兵散,日夜兼行百余里。途中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人不敢逼。对此,虞诩后来解释说:”羌人众多,我军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敌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当然,没有哪一场战斗是可以简洁地通过宣扬中虚张声势或示弱诱敌就可以取胜的。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前面所说虚报战斗损失或战果。在作战之际,为提振士气民心,或为邀功避罪,常消灭夸大己方战果,少报己方损失,甚至讳败为胜的状况。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迎降匈奴浑邪王时,”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这还可以算是偶然大事,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形成虚报军功的惯例呢?事实是上有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嘉奖军功政策,依据斩获敌人首级数量计算军功大小,论功行赏。这种制度为后世所沿用,但是要照实统计杀敌数量,在实践中却有相当的难度,渐渐地便形成一些通行的、不那么较真的做法。可以知道的是,至晚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破贼文书,以一为十’的惯例,或说潜规章。这一点在《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有明确记载:”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国渊耻于内战,没有依据惯例将杀敌数量夸大至十倍上报,因而被曹操视为奇事,可见虚报军功的现象在当时如何普遍,而且当政者对此也赐予了相当程度的容忍。至于”以一为十’之说,可能只是个虚数,不见得就是十倍,当依具体情形而有所不同,或三五倍,或七八倍,等等。既然国渊只是个异数,则这种惯例不但在当时流行,在后世也很可能仍被沿用。降至民国时期,战事连绵,虚报战果的状况比比皆是,几无例外。国军上将张发奎在自传中就曾坦言:北伐攻克武汉后,”我沿袭旧习惯,像虚报敌军伤亡  数字一样虚报自己的伤亡数字’。(《张发奎口述自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71 页)军校出身、久历战阵,又浸润过传统文化的蒋介石,对这一历史惯例肯定有所了解,他对敌我双方实际伤亡和战果的估量,或许正受它的影响。同时,蒋介石估量失准的例子也说明,这一惯例虽是有用的实践规律,却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自

文档评论(0)

pengdongw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