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心得体会.docVIP

参观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心得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PAGE PAGE 1 参观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心得 体会  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的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保藏着”红军留款信’真迹。经过岁月的洗礼,字迹虽有些陈旧,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爱民、敬民之情,再现了党民鱼水之情,暖和了人民群众的心。   一言一语深情表达着信任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党民同心。   群众路线是真正深化群众,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团结奋斗,激荡起党民、干群同心涟漪。在杨美村,当地群众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着”红军题壁留款信’的故事,叙述着红军途经时,村民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造谣,而”谈兵色变’,朱德军长与老汉苏观泗交谈,急躁地向老人家解释红军的宗旨、任务、纪律。这段朴实但真诚的对话打消了老人的顾虑,他兴奋地带着红军战士去购买大米,成为军爱民、民拥军贵重的历史见证。   如今,再到杨美村,你会发觉当地群众始终怀揣着感恩之心,诚意拥护党,永久跟党走。今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上  下同心协力,杨美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民日子越来越红火,小村庄也成了秀丽幸福的宜居地。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政府与当地群众同心同德同行,特殊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弘扬苏区好干部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一笔一画有力见证着红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以人民为中心’是在兹念兹的真情实感,是岁月长河中一幕幕扣人心扉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杨美村这个小村庄里始终流传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在1929 年 8 月红军途径杨美村时,红军战士从群众家的米缸中秤购了26 斤大米,并把米款二元大洋递给苏观泗老人,请他转交,并告知他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后来在放大米的房间的墙上留言:”老板 你不在家 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   如今,再读这封留款信,你可能会发觉暗黑的白墙随着岁月变得陈旧,但上面依稀可辨的字迹,仿佛将峥嵘过往在眼前缓缓开放,让留款信精神深深地印在当地群众心中,让当地党员干部自觉  树立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自觉当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让”留款信’精神变成最贵重的”传家宝’。   现在,这封留款信静静地陈设在杨美村的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中,虽时间久远,却历久弥新,鼓舞人心,日复一日地向参观者叙述着那段军民鱼水情。

文档评论(0)

luojihu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