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先导性事例分析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意义、本质、特征和形式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意思表示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类型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第六节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第七节 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第一节 先导性事例分析 第一组事例 [事例1] 甲向乙要求以3000元购买其一台电脑,乙同意。甲付款后乙将电脑交付给甲。 问题: 甲根据什么付款?乙根据什么交付电脑? 设: 甲付款后乙无理拒绝交货,甲诉之法院,法院判决乙应当交货。 问题: 法院如此判决的根据是什么? [事例2] 张某自书一遗嘱,指定由其子、女按等额继承其遗产。 张死亡后,二人各取得张某遗产的二分之一。 问题: 二人分割遗产的根据是什么? 设: 张死亡后,其子不同意张女取得遗产,二人争执不下。 问题: 二人应依何分割遗产? 为什么? [事例3] 男甲向女乙求婚,乙同意,双方一起办理了结婚登记。 问题: 登记机关据何登记? [事例4] 李某、赵某夫妻二人年逾50,无出,与多子女之周某协商,愿领养周某之3岁幼儿周郎,周某同意送养,双方订立了收养协议书,并将小周郎送交李、赵二人。小周郎遂成为李、赵的养子。 问题:小周郎成为领养人李、赵二人养子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组事例 [事例1] 蔡弥拾得楚欣遗失的笔记本电脑拒不归还,楚起诉后,法院判令蔡立即归还。 问题: 法院如此判决的根据是什么? [事例2] 甄道梅将货物错发给郝新仁,郝为避免货物损失,主动周到管理并及时通知了甄,郝为管理货物发生300元管理费用,甄如数予以补偿。 问题: 1.郝新仁未经甄道梅同意而管理其货物,是否干预了他人的私人事务,侵犯了他人权利? 2.甄道梅如数补偿管理费用的依据是什么? 3.郝新仁的管理行为,出于约定义务还是有法定义务,拟或为道德或者其他原因? 你的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简要的比较分析意见: 1.第一组中各事例,行为人有“要求”、“同意”或“遗嘱”等。 (1)这些行为都有意思表示。 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自己期望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的形式表达于外部。 表意的目的是使他人知晓自己的内心意思,以便选择是否应和或者采纳。 (2)这些行为得按照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 如按照遗嘱发生遗产继承,按照买卖关系当事人双方的约定发生标的物和价款的互相转移,等。 2.第二组中各事例中,行为人都没有“意思表示”。 3.第一组中各事例,按照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第二组各事例,没有意思表示,自然无所谓按照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所以,是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发生法律效果。 4.按照行为人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叫做“民事法律行为”,通常简称“法律行为”。 行为人没有意思表示、按照法律的规定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称为“事实行为”。 5.上述事例中: (1)有的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发生行为人欲达致的法律效果。 如电脑买卖、婚姻、收养等。 这一类行为中,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叫做“合意”。 (2)有的只要行为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就能发生行为人欲达致的法律效果。 典型如遗嘱。 (3)有的意思表示,在表示时须有相对人受领才能有效,否则不发生意思表示的效果。 相对人,即行为人进行意思表示的对方。 受领,是接受、领会意思表示。 例如,要求购买电脑、同意结婚、愿意领养小周郎等意思表示,假如无人受领意思表示,就失去意义,更谈不到达致行为人的目的。 这种意思表示,叫做“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 通常称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其中的“有”,是“以……为必要”的意思。因此,这种意思表示是“以相对人受领为必要的意思表示”。 (4)有的意思表示,表示时无须他人受领,意思表示完成,就能发生行为人欲达致的法律效果。 如遗嘱行为,立遗嘱时不需继承受领遗嘱,遗嘱人死亡时,遗嘱生效,继承人按照遗嘱继承,不是受领遗嘱,是执行遗嘱。 这种意思表示,叫“不需受领的意思表示”。 通常多叫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其中的“无”,是“不以……为必要”的意思。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意义、 本质、特征和形式 一、意义 《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简称“法律行为”。 四点说明: (一)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的行为 进一步分析: 1.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的行为。 (1)是行为而非事件。 (2)主要是以利己行为。 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一般主观目的是为自己利益,同时,也有实现他人利益的客观效果。 利己、利他、互利的关系。 (3)是为了发生、变更、终止权利义务的行为。 首先,法律行为是取得权利的行为方式之一。 除人格权和因血缘关系发生的身份权之外,大部分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