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体结构.pptx

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体结构.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体结构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苏联)资本主义国家 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①经济:生产力水平②政治:巩固统治原因过程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理论:马克思的设想二、实践:1、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间接) 3、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化)马克思“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列宁斯大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7)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抉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特点评价积极消极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3)商贸:禁止商贸;配给必需品(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评价:(1)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超过了社会政治经济的限度,给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智慧的迂回---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实行原因(1)连年战争破坏,苏俄经济濒临破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战争结束后,共产主义政策不但不能调动工农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力,还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农民暴动频繁发生,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3、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成效: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新经济政策 ——甘愿放弃意愿,还是面对新的现实?过渡!永久!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内容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固定粮食税(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工资制(平均主义)(按劳取酬)非常的回归---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三、“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体制确立的过程(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2、斯大林体制在经济方面表现(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在斯大林体制下,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2)局限:斯大林体制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模式化 ——强行向共产主义迈进?成功?失败? 1.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2.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 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