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屏息(bǐnɡ)      踱步(duó) 顿时(dùn) 恪守不渝(kè) B.酣畅(hān) 欺侮(wǔ) 瘦削(xuē) 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ɡ) 激亢(hánɡ) 抛掷(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阴凉(yīn) 涕泗交流(tì) 2.下文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下列语句中表达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B.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启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有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D.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变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第一段拿“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梁任公作对比,以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反衬梁任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文章写梁任公的开场白,非常奇特,以此说明梁任公为人古怪、与众不同。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这是对梁任公讲演的高度评价和赞颂。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本段收束全文,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我”对于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梁先生的精神予以高度的赞扬。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①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 ②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 ③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 ④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⑥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A.②①③⑥④⑤ B.①②⑥③⑤④ C.②④⑤①⑥③ D.②④①⑥③⑤ 6.填空 (1)梁实秋,现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散文以________为代表作,译有___________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____________。 (2)梁启超,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中国近代________领袖。其著作合编为______________。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