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旅游导游词
天津旅游导游词
PAGE / NUMPAGESPAGE
天津旅游导游词
天津热点旅行导游词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盛行,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404年12
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独一有切实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今日学问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天津热点旅行导游词。
天津热点旅行导游词篇1
石家大院是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晚清民居群,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其建筑形式典雅华贵,砖木石雕精巧细腻,室内摆设民情浓重。清光绪年建,为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之四子石元士宅第,称尊美堂。
石家大院是石家位于石宝珩的住所。光绪元年(1875年)动工兴建,
两年后主要建筑竣工,以后又不停增扩、拆改,前后累计建设近50
年,才建成一座占地6000多平米、院落15进、房子278间的大型宅邸。有着“津西第一家”、“华北第一宅”的美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宅。垂花迎门是宫廷传统构造中的绝学,显示着其豪华尊贵。三道垂
花门的门楼都是精雕细琢,门柱石鼓上的 “八骏图”和“丹凤旭日“由两
位巧石工干了一年,耗银 500两。
进入大门即是一条广阔的长长的甬路,组成大院的中轴线,长廊回廊大概有800米,甬路上有形式各异、建筑精巧的5座门楼。从南向北门楼逐渐高升,寓意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门都是3级台阶,寓意为“连升三级”。道路东西两边各有五进院落。东院为内宅,有内账房、候客室、书斋、鸳鸯厅、内眷住宅等,此刻陈设着杨柳青年画、
塑像、木雕、砖雕及天津风俗,细细观览,十分风趣。西边的院落为招待嘉宾的大客堂、暖厅、大戏楼、祠堂等,现已基本恢复了原有摆设。与内宅对比,这里建筑用材更加考究,做工更加精美。大客堂院内有高近5米的大天棚,可挡风避雨,当年从镇外很远就能看到。大戏楼宽阔华美,可供200人听戏饮宴,是华北民宅中最大的戏楼,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等都曾在此献艺,此中花灵格扇所有是楠木原色,精雕细琢,极为华贵。西院的西边还有三进院落,是私塾先生教书及其余的专用房。
石家迁走后,大院开始衰落,公民党期间曾多次在院内驻军,任
意拆改损坏,经过文革大难,大院已改头换面。 1987年开始修复,
于1992年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
天津热点旅行导游词篇 2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楼上高挂“津门故乡”大匾,标记着这一带是800年前的一处居民聚落点。金代在这里成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里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地区
而逐渐拓展的。当人闲步这条古老街道时,总要不由自主地寻找历史的踪影,领会一下古味、中国味、天津味和文化味,并且非寻不可以出情味。“故乡寻踪”一名由此而来。
“天后宫”
这条街上有一座古庙,原名叫“天妃宫”,后改为“天后宫”。所以庙门以北的一段街,叫宫北大街;庙门以南的一段街,叫宫南大街。要认识这一带的历史,还要从这座古庙谈起。
这座古庙是海神庙,它所供奉的海神娘娘,在史册和传说中都真
有其人。史册记录着她姓林,是宋朝福建莆田湄州岛人,生于北宋建
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因出生后一
段时间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生在海岛,娴于水性,遂有一个漂亮
传说流传在民间:“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人呼神女,又曰龙女”。
在宋朝,我国的航海事业虽有较大发展, 但在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条件下,海上安全无保障是严酷的事实。 广大从业者想象有一种超人
力量,来保佑他们安全地飘洋过海,林默的一些传说,便很自然地被
选中作为超人力量的偶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 “保护神”。
听说,在北宋宣和年间,赴高丽使臣路允迪的船队在海上遇风涛,7只船淹没6只,路允迪受随船人员启迪,诚意祷告林默的保护,所坐船只竟得生还。以后,因为路允迪的奏闻,对林默的崇信逐渐获得官府的认可。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将林默封为“灵惠夫人”;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又封为“灵惠妃”。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开始晋封为“护国明着灵惠协正善庆显着天妃”。此间,封号一提再提,经历了由夫人到妃、由妃到天妃的过程。到清朝康熙
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对这位“保护神”作最后一次晋封,封号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爱天后”,达到皇封的最高等级,由天妃改为天后,民间俗称“娘娘”。
元朝以来,北方沿海一带的海神庙,多称“天妃宫”;清朝封“天后”,于是改称“天后宫”。
金代在古文化街一带设 “直沽寨”以后,到元朝延佑三年 (公元
1316年),又在原地设“海津镇”。元朝建都北京,为保持朝廷军政开销,在南方搜刮大批粮米,经过内河和海路北运,史称“漕运”。当时,船队载着粮米从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出长江口沿着海路北上,进入海河,驶到古文化街邻近的三岔口,再卸掉粮米,装到
小船上,沿着北运河运往北京。别的,在当时成为忙碌“漕运”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