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编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师精品资料..docx

2020年新编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名师精品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 ②专门性 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 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 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 “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定性的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只要指的是正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等人对非教育概念的陈述,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他们认为“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3、学教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之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24、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型、个别性。 25、社会教育特点:①对象的全民性 ②地点的广泛性 ③内容的实用性 ④时间的终身性 ⑤形式的开放性 26、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27、原始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②教育具有原始性 ③教育具有同一性。 28、学校产生的条件: ①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②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③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9、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就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从事的学校教 育;另一种则是在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 3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⑴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⑵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定的学校有“六学二馆”。 (六学:国子学,招生对象为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招生对象为文武五品以上官 员的子孙;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律学、书学和算学,收八品及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和通晓律学或书学、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二馆: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 馆。) 地方官学:在地方设有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私学(私学最早创始人:孔子)。 ⑶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

文档评论(0)

展翅高飞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