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docVIP

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砭骨(biān) 窒息(zhì) 崔巍(cuī wēi) 漆黑(qī) 镶嵌(xiāng) 匍匐(pú fú) 锥形(zhuī) 威胁(xié) 积雪(jī)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强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息精神,蓄积力量。锐,锐气。 齐心协力: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重点句子分析】 (1)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珠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 (2)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课文背景知识】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8段),四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段),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并冒着生命危险,把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段),三位队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完成登峰壮举。 (2)中心意思 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本文赞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3)写作特点 ①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②描写自然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课文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突出精神面貌。 2.困难重重,表现人物性格。 3.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 【课本习题提示】 一、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 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没有固定答案,可当堂仿写,要调动生活积累,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夜景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仿句略。 三、把两篇课文连贯起来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笔记略。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镶嵌 贬骨 麻木 滞留 B.履贱 锥形 匍匐 漆黑 C.支撑 窒息 辨认 崔巍 D.肩膀 攀蹬 携戴 轮廓 (2)用下列成语造句。 养精蓄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