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培训IE七大手法.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场改善手法-IE七大手法 主 讲:徐 坤 ;;IE简介;;名称 目 的 1.防错法 如何避免做错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具体实现. 2.动改法 改善人体动作的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不要蛮干. 3.五五法 借着质问的技巧来发掘出改善的构想. 4.双手法 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之地方. 5.人机法 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6.流程法 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7.抽查法 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的真象.;错误vs后果;定义;误解了要求 漏掉了一个工作步骤 未正确地或以错误地顺序执行工作步骤 漏掉了一个零件或一条信息 调节和测量错误 定时错误 使用了错误的零件、工具或信息;基本原则 在进行”防错法”时,有以下四原则可供参考: 使作业的动作轻松 使作业不要技能与直觉 使作业不会有危险 使作业不依赖感官;1.断根原理: 将会造成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排除掉,使绝不发生错误。 ;2.保险原理: 藉用二个以上的动作必需共同或依序执行才能完成工作;;4.相符原理: 藉用检核是否相符合的动作,来防止错误的发生。;5.顺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顺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编号顺序排列,可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6.隔离原理: 藉分隔不同区域的模式,来达到保获某些地区,使其不能造成危险或错误的现象发生。隔离原理亦称保获原理。;7.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复制”模式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8.层别原理: 为避免将不同之工作做错,而设法加以区别出来。;9.警告原理: 如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能以声光或其它模式显示出各种“警告”的讯号,以避免错误的发生。;10.缓和原理: 以藉各种方法来减少错误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错误的发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损害的程度。;程序描述:泡一壶咖啡;;导向/基准/阻塞 棒或销 限制开关/微动开关 计数器 多余部件检出法 标准因素 传感器 条件消除;例: 某产品在印刷时,需要注意印刷图案在产品上的位置,而生产过程中发现,员工在印刷时常会对错位,导致产品不合格。;防错后:用两个限制开关固定在压杆上,在开关2触动之前开关1被松开则表示有错误发生。(说明孔未钻透)。蜂鸣器发声以警告操作者。;例 某一过程要制造不同型号的部件,每件产品上要攻十个螺纹孔,使用单头钻床。 改善前:工人必须目视检查所钻的孔并点数。此法过于依赖工人的警觉,时常会出现漏钻现象。;;;例: 某产品需要开槽,为确保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均已开槽。有什么好方法?;条件消除方法隔离特定的错误特性并将其移除。例如,如果某些无作用的孔使我们在装配时不知哪儿应该或不应该插入部品,我们可简单的将无用的孔塞住—消除错误的可能。;;为什么我们要采用防错方法?;; 动作经济原则的概念:以尽可能减少作业人员的疲劳、能发挥 作业人员的最高效率为准则来制定操作方法,再配备有效的加工工具、机械设备和合理的工作地布置。;使用双手同时取拿机器,同时对称按键;尽可能利用最低等级之动作。 欲使动作迅速而轻易,唯有从动作距离之缩短,以及动作所耗体力减少上着手.欲达到此目的,其实际对策则为选取级次最低之动作,使动作范围缩小.并使物料及工具尽可能靠近手之动作范围内.工作时,人体之动作可分为下列五级:;尽可能利用物体之”动量”。 尽可能用连续之曲线运动取代突然改变方向之直线运动。 自然带弧线的运动比受限制或是受约束的运动轻快准确。 动作应尽可能具轻松自然的节奏性,以使动作流畅和协调。;有关工作场所布置之原则; 利用重力或自动化设备供料,越近越好。 利用重力坠送或自动化设备退料。; 适当之照明、通风、温度、相对湿度。所谓合适的照明,其意义应包括: 1.必须有合适其工作的充足亮度. 2.必须有合适颜色的光线,且应避免闪光. 3.必须有合适的投射方向. ; 工作台和座椅之高度应恰当舒适。; 尽可能用脚踏工具或夹具取代手之动作。 尽可能将多种工具合并(使用多功能工具)。 ;工具和物料应“预放”在固定位置。; 依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 ; 尽可能增加工具握柄之接触面积。 操作杆位置之设计应尽可能让作业人员少变更姿势。;;Two-Hand Process Analysis(改善前);分析: 左手效率低下,组装时候,除了右手作业,多为手持产品 ?思考:是否能用夹具代替手持? ?如果夹具代替手持,如何实现双手同时作业? 小垫片的拿取,需要费神镊取,能否改善拿取方式? 产品放回,为拿起?搬运?放下,搬运距离过长;;Two-Han

文档评论(0)

文档收藏爱好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事业编考题需要答案请私聊我发答案

认证主体莲池区卓方网络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FXTU3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