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第一单元 1(语文).ppt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核心素养探究 第一单元 1(语文).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核心素养探究 赏析诗歌的意象  * 2020-10-29   品味角度:分析意象含义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 2020-10-29 课文范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体现了大自然的伟力,同时又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乐观进取精神的象征。 * 2020-10-29 品味角度:体会意象作用 1.营造背景或环境。即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课文范例:《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抬头,看到天空的鹰,俯首,看到水底的鱼,这天上、水中两幅画都是动景。上片巧妙地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相宜,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 2020-10-29 2.营造意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 2020-10-29 课文范例:《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岩壁上的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 2020-10-29 3.衬托人物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课文范例:《致云雀》中,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 2020-10-29 4.衬托感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 * 2020-10-29 课文范例:《红烛》中,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们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 2020-10-29 【典例研读】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 2020-10-29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 2020-10-29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审美鉴赏之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 2020-10-29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 2020-10-29 【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是对五、六两句的理解,应该是烛光映射下笔墨纵横飞溅。 * 2020-10-29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语言建构与审美鉴赏之分析意象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0-10-29 【解析】题目考查意象的作用,意象是包含感情的事物,意象的作用重点是表情达意。因此,本题重点关注意象的出处,表达了什么感情。第一次出现“酒”是在第三句,“酒为旗鼓笔刀槊”,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重现了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表现了报国杀敌的豪情。第二次出现“酒”是在第七句,这是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之后,设宴庆功的场面。 * 2020-10-29 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评分标准:回答一处,3分) * 2020-10-29 【阅读示范】1.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意象含义方 法:锁定意象位置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第三句,是作书前;第二个 “酒”出现在第七句,作书后。 ②方法:分析意象内涵。第一个“酒”,诗人把

文档评论(0)

wrk1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