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模型与股东中心模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益相关者模型 目录 ? 1 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 2 利益相关者模型与股东中心模型的比较 ? 3 利益相关者模型的评价 ? 4 利益相关者模型的修正与发展 公司治理 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利益相关者 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具有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 对企业而言, 其利 益相关者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 (股东 和 公司资本 的主要供应者 ) ,产品市场 利益相关者 (公司主要顾客、 供应商 、当地社团和 工会 ),以及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 (所有公司员工, 包括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 ) 。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希望组织在 制订战略决策 时能给他们提供优 先考虑,以便实现他们的目标, 但这些权益主体的相关利益及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别, 且往往互有矛盾。 公司不得不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依赖程度作出权衡, 优先考虑某类利益相关者。 股东优先“ ”的治理模式正是因此而产生的。 然而, 随着人们对企业行为社会效应的关注, 利益相关者理论 被提了出来, 要求在公司治理 过程中兼顾各类利益相关者。 为使社会期望与 企业行为 达成一致, 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 政府管制 或社会调控。 但这种方式 的效果是不令人满意的,一方面因为管制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也因为管制的可行性或效果有限。 出现后一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对企业的社会效应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传统的评价方 式如 利润 的现值 评价,由于无法计算企业导致的 社会成本 增加,包括对人们健康和财产的损害、 对公司的调查研究和起诉费用等,已越来越不可靠。此外, 由于 股票市场 受多种因素影响, 有的 只是反映了 经济 和市场的短期模式和一般水平, 或者受到人为操纵, 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本身 的绩效,因而通过股票市场同样无法作出充分评价。 鉴于社会管制方法的失效, 人们提出将政府管制或社会调控内生于企业治理结构中, 以内部 调控替代外部调控。 其方法是采用一定的组织制度设计方式逐步向企业内部渗透, 这种组织制度 方式就是重组企业的治理结构。 利益相关者模型与 股东中心模型 的比较 与传统的股东中心模型 ( 图 2) 比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在各方面发生了变化,表现在: 1. 所有者的 定位 股东中心理论认为, 无论从 收益 上还是从对公司的控制上, 公司 剩余索取权 的所有者非股东 莫属。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公司的所有者不仅仅是出资人,而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 管理层、职工、 债权人 、供应商、顾客、消费者、政府等。 2. 治理的目标 从公司治理理论的渊源看,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 因此, 在股东中心理 论看来, 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监督和制衡经营者, 实现股东的 资产收益 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理 论则认为,在公司营运过程中,不仅会出现经营者败德行为,而且也会出现股东滥用有限责任、 从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 道德风险 ,如过度操纵、 出资不足、欺骗等行为, 公司治理 的目 标是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 需求 ,关注公司经营所造成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3. 决策模式 在股东中心模型下, 公司决策主要由所有者和经理作出, 其他人的作用相当被动。 而利益相 关者模型中,公司决策是由多个利益相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