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感觉障碍 分为躯体感觉障碍和内障感觉障碍,其中躯体感觉障碍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较大。 患手不能判断所持物体的形状、温度等,影响生活。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偏瘫急性期的上肢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1)良肢位的设计 (2)肩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3)手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良肢位的设计 仰卧位: 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患侧卧位: 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度,下面用枕头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 维持训练 目的:预防肩关节挛缩、肩周炎、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的发生。 方法: (1)弛缓期活动度范围控制在正常50%。 (2)活动前充分活动肩胛胸廓关节。 (3)做肩肱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时,一手扶上肢、另一手扶持肩胛骨,按肩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2:1的运动比例配合向前上方运动,在肩关节运动过程中要将肱骨头向关节窝内按压,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3)进行肩关节内、外旋运动时,一手固定肱骨近端,一手固定腕关节在90度范围内活动。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手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 维持训练 目的: 预防掌指关节伸展位的挛缩。 预防腕关节与指指关节屈曲挛缩。 预防拇指关节挛缩,促进拇指运动功能。 方法: (1)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 (2)腕关节的背伸运动,一手固定腕关节,一手扶持手掌部。 (3)拇指运动要充分。 (4)掌指关节被动训练,一手固定腕关节,一手进行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上肢功能训练法 肩胛带控制训练 抑制上肢痉挛训练 上肢分离运动诱发训练 磨砂板训练 手指屈曲痉挛抑制法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肩胛带控制训练 肩胛骨运动训练 肩胛骨负重训练 关节压缩训练 肩胛带抗阻力训练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肩胛骨运动训练 目的: (1)提高肩胛胸廓关节运动功能 (2)矫正肩胛骨后撤、下沉的异常姿势 (3)缓解上肢痉挛 方法: (1)肩胛胸廓关节被动运动 (2)健手搭患肩,肩关节向鼻子方向移动。 (3)伸肘伸腕支撑,进行上下移动。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肩胛骨负重训练 目的: (1)提高肩胛骨控制能力 (2)缓解上肢的痉挛 方法: (1)伸肘、伸腕支撑,前后重心移动。 (2)后支撑训练 (3)膝手位支撑训练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2)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本质的认识 中枢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质变过程。 在康复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较好恢复的关键。 错误的将中枢性瘫痪认为是肌力的丧失,用肌力的大小来评价恢复的好坏,鼓励患者单纯进行提高肌力的训练,会使训练陷入盲目性,将运动功能的恢复导入误区。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偏瘫后的恢复过程 Brunnstrom在总结了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Brunnstrom圆弧。 痉挛 弛缓 联带运动 部分分离 运动 ? 正常 分离运动出现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Brunnstrom的六阶段恢复理论 弛缓Ⅰ 痉挛Ⅱ 联带运动阶段Ⅲ 部分分离运动阶段Ⅳ 分离运动阶段Ⅴ 正常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弛缓阶段特点(Ⅰ) 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 肌张力低下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因为不能维持抗重力体位,容易导致患 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三点 三十三分。 痉挛阶段的特点(Ⅱ) 腱反射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