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 8 小于 25 ×10 cm 时,将发生电子转移, 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 极性相反的 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 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 10 15 13 阻率在 1×10 ~1×10 Ω?m 时,能产品危险的静电,而在 1×10 Ω?m 时产生的 15 静电最大,高于 1×10 Ω?m或者低于 1×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 6 忽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 1×10 Ω?m 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 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 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 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 产。在生产中, 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 此外, 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 三、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 (1) 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2 )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所。 (3 )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4 )其他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 (场所)和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岗位 (场 所)。 四、静电的消除措施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 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 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 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 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预防静电主要包括以 下几方面。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 的最基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 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 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 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 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固定设备 (1) 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须接地。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 金属设备或金属零部件。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 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6 (2 ) 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 1×10 Ω 以下。 (3) 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 6 接线。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其总泄漏电阻必须在 1×10 Ω 以下。 (4) 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 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5) 直径大于或等于及容器大于或等于 50m3 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 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