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我国传统插花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 风格独特, 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种类
之一。在辽阔的中华大地孕育下,她同我国传统的绘画、诗文、书法、造园、陶
瓷等姐妹艺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和结合,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辉煌成就,
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
今天,我国再度兴起插花热之际, 为了普及和提高插花知识, 为了继承和发
扬中国传统插花, 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祖先留下的这份丰厚遗产, 广泛宣传, 从而
振兴我国现代插花,振兴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既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又是一个时代、
一个民族特性的表现。并且,这种表现必然受本国、本民族政治、经济与文化的
影响, 同时,又与各自时代的精神相呼应。 中国传统插花长期植根于博大的中华
文化之中,长期受佛、儒、道学说与文论的影响以及民风民俗的影响,使其不仅
具有独特的风貌,而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素质,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性。
1、魏晋南北朝以前
我国先民们对自然美的认识、 改造和利用, 是随着社会生活逐渐向许多方面
发展与加深的。 远在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就把许多美丽的花卉纹样烧制在各种生
活用品上,如陶质的罐、碗、瓶等,形成许多精致的具美丽花卉图案的彩陶容器。
到了殷周时期,先民们又进一步把许多象征吉祥的凤鸟和花卉图案印织在印
染物品上,除此以外,人们不仅摹仿自然山林建造苑囿, 而且,也开始用“比”、
“兴”的美学原则将自然美与人品道德联系在一起。
我国最早的民歌集 《诗经》中就有大量的以花卉之美比喻人品人貌, 表达思
想情感的记载,如《诗·郑风·溱洧》中记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
药 ( 芍药 ) 的描述。表明古代的青年男女相爱时,用芍药切花 ( 古时将切花称折枝
花 ) 赠于对方, 表示爱慕之情。 另从出土文物资料中得知: 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
汉墓道壁画中, 绘有一个放在方形几座上的陶质卷沿圆盆, 盆内有六枝等长相似
的红花枝, 非常像似插入盆中的折枝花。 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 发掘出在东
汉时的刺绣品花边上,绣有像似盘插郁金香花枝的图案 ( 见《考古学报》 1963 年
第 1 期)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先民们不仅将花卉之美注入心田,而且移居厅堂或
墓室,表达情思或为装饰。 这些例证也说明我国早在这一时期, 已开始有了包括
插花在内的花卉装饰的原始意念和雏形。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后, 上述插花意念和雏形便即刻与佛事活动相结合,
并得以迅速发展。 从此以后, 插花便成为佛事六种供养物之一, 佛前供花成为插
花的主要形式。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为我国插花发展的初级阶段。 此时,虽然带有宗教色彩的佛前供花仍为主要
形式,但人们已更多的领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花卉的芬芳, 更多的借花木风情来
表达人情。
所以,插花也随之开始有了简单的艺术表现形式, 把花枝插入盘中、 瓶中或
直接拿在手中,不仅玩赏,并以此传情,“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
有。聊赠一枝春” ( 引自《荆州记》 )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
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 北周庾信《杏花诗》 ) 。这些折梅
赠亲友,插杏花入铜盘宴宾客的例子, 充分说明我国这一时期的插花巳开始变为
生活的一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