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同步测试.pdfVIP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同步测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7课 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 同步测试 基础识记 一.选择题 1.“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地理位置相对而言在: ( ) A.东边 B.南边 C.西边 D.北边 2.商鞅本是哪一个诸侯国的人: ( ) A.卫 B.中山 C.鲁 D.魏 3.启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人是: ( ) A.魏惠王 B.秦穆公 C.秦孝公 D.惠文王 4.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采用的方法是: ( ) A.南门立柱、徒木赏金 B.规定十家连坐 C.惩办太子的老师 D.提出富国强民方略 5.商鞅受旧贵族迫害,被“ ”而死? ( ) A.黥刑 B.车裂 C.劓刑 D.凌迟 6.商鞅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属于 ( )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二.材料解析 7.阅读材料: 商鞅的新法遭到了贵族的反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幕后唆使太子 故意触犯新法,商鞅 得知后,将教唆太子的两个老师分别处于劓刑和黥刑。 回答问题: ①商鞅的新法为什么遭到了贵族的反对? ②商鞅处置太子的老师时,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谈谈你的想法。 活动探究 8.商鞅被处死了,但新法却继续推行,并获得了成功,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有 人说,商鞅没有能够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取得“双赢”的结局,如果你是商鞅,你是否有方法取得“双赢”?有或无均请你简单阐述理由。 9.商鞅虽死,商鞅变法却获得了成功,请你讲一讲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开阔视野 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中学时的论文 此文原件藏中央档案馆,照片为中央档案馆提供。注释为中央文献研究室所作。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 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 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 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 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 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 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 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 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 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 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 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 注释:这是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读书时写的一篇作文。原文无写作时间。作文纸折 缝间印有“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字样,作者在题下写有“普通一班毛泽东”七字。毛泽东于 1912年春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同年秋即退学自修,此文当写于1912年上半年,国文 教员阅后在多处写有评语,并批给同学“传观”。这些评语是:“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 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精理名言,故未曾有”;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 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

文档评论(0)

188****38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