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pdf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 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 A.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B.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2.某书云:“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 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 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 A.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B.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 C.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造成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3.《金台纪闻》载:“近日(明弘治末至正德年间)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 尤易。”清人著《壹是纪始》记述:“今又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 ) A.活字最初一般为金属材质 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 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于印刷 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 4.《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 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反映出( )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B.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5.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 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1 / 14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6.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 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 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8.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 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 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9.唐穆宗问柳公权,“笔何尽善?”意思是,写字要怎么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柳公权回答道,“用笔在 心,心正则笔正”。对于柳公权所谈论的正书,理解正确的是( ) A.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开始出现于秦朝,通行于汉魏时代 C.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D.变化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家的感情 10.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 民间,成为日常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11.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 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 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文档评论(0)

qiuzhimin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