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水浒传中吴用形象的驳杂性(古代文学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84EE,doc格式,正文5531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关键字:水浒传》;吴用;形象;驳杂 2
一、儒与侠 2
二、智与诈 4
三、义与忠 5
参考文献: 8
[2]于慎行.谷山笔尘[M].中华书局,1984. 8
注释: 8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9
论文致谢(模板) 9
正文
论水浒传中吴用形象的驳杂性(古代文学论文)
《水浒传》着意将吴用塑造成智慧的化身,这使他读书人的身份在群魔乱舞的梁山上得到很好地保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吴用形象驳杂性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搞要
摘要:水浒传》中的吴用形象驳杂,其人生充满儒与侠、智与诈、义与忠的矛盾。这种驳杂性应是原始材料底色和后期加工痕迹叠加的结果,体现了今本《水浒传》创作的一种成功策略:将“忠义”与“叛逆”这看似相悖的元素糅成一体,利用二者之间的张力构建一个恢弘的悲剧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宋江对“忠义”的追求因吴用的推动和映衬更显执着,而吴用形象也因此在淡化强梁底色、凸显智慧特征的同时保持甚而加强了叛逆色彩。这是吴用形象驳杂性的根源所在
关键字:水浒传》;吴用;形象;驳杂
在《水浒传》中,①军师吴用不仅先后拥立了晁盖、宋江两任寨主,而且为梁山事业蓬勃发展屡建功勋,堪称一部“水浒”大戏里举足轻重的超级配角。然而,虽然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同为运筹帷幄、居功至伟的军师,吴用却并未成为堪称士人楷模的崇高典型,其人生中充满儒与侠、智与诈、义与忠的矛盾,这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了明显的驳杂性特征。兹试辨析之。
一、儒与侠
吴用形象的驳杂由其名号可见一斑。《水浒传》中的吴用姓吴名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绰号“智多星”,未上山前还人称“教授”,称谓如此繁复,唯有宋江堪与比肩。水浒人物的定型有着漫长历史,繁复的称谓显示了吴用形象复杂的流变过程。吴用较早出现于龚开《宋江三十六赞》时称为“智多星吴学究”[1](P20),这里的“学究”可能非名非字,而是吴用原型的一种身份。于慎行《谷山笔尘》载,宋神宗时改革科举制度,应进士考试经义论策,取中的分为五等,最后一等“赐同学究出身”[2](P91)。“学究”后来变成读书人乃至私塾教师的通称,《水浒传》中吴用正是以此身份进入读者视野。第十四回有如此一段肖像描写:“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这里的吴用分明是一介儒生打扮。同回中素昧平生的刘唐说“不干你秀才事”,向来相熟的雷横也说“教授不知”,特别是吴用“分付主人家道:lsquo;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rsquo;”,更是坐实了吴用以教书糊口的落魄秀才身份。
“吴用”这个名字不见于《宋江三十六赞》和《大宋宣和遗事》等早期水浒材料,大概在与《水浒传》大约同时的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中首次出现,是吴用系列名号中最为晚出的一个。俗话说:“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这很让人怀疑吴用这个名字里是否“寄寓了作者对粱山出路前途的思考”[3]。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大多终生无缘功名利禄,学业无成者又往往因不善农耕商贾而被讥讽。而古典通俗小说里大量出现的多谋广识的书生形象,未尝不是同样境遇的说书人和写作者对这种轻视目光的一种反击。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12539;人间世》)无用之用,正为大用也。像吴用这样胸藏韬略的下层知识分子,不得志时默默无闻俨然不及中人,然而一得其时即纵横捭阖,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辉,焉能说“书生百无一用”?明郎瑛《七修类稿》之《辩证八》中“嘲学究”条曰:“近世嘲学究云:lsquo;我若有道路,不作猢#65533;王。rsquo;”这应也是吴用潜伏乡野时心灵的告白。
《水浒传》着意将吴用塑造成智慧的化身,这使他读书人的身份在群魔乱舞的梁山上得到很好地保持。不过,吴用还是位武艺超群的侠士,两军阵前他“手擎羽扇,腰悬两条铜链”(第七十六回)的古怪打扮恰是其形象兼具“儒”、“侠”的标识。羽扇通常是儒将指挥作战所用之物,铜链却是比较罕见的兵器。第十四回吴用甫一出场就能看破雷横危局,显示了非同一般的武术见识;而他拿两条铜链将两位朴刀高手一下分开,更可见他的武功造诣水平不低。原始的吴用形象可能本来就以铜链为兵器,在今本《水浒传》中因为情节需要而得到保留。作为一曲反叛者的颂歌,《水浒传》尚武任侠的倾向在几乎所有正面人物身上都有体现。林冲、鲁达等军官出身的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