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层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和屏蔽
阮剑锋 曾永林
摘 要:依据在广东地区的调查资料和长沙高层建筑通信大楼的雷击试验结果,把高层建筑物作为一个防雷系统工程来研究,对吸引半径、屏蔽效果、屏蔽角、框架阻抗、幅射电阻、转移电位和接地系统等7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以下结论:高层建筑物的吸引半径较大,其接闪装置宜用吸引上行雷的垂直避雷针;高层建筑物的屏蔽角不大,与其相邻的建筑物也应考虑必要的防雷保护措施;钢筋框架阻抗、辐射电阻不可忽视,沿高度敷设金属管线时,应按照低频耦合、电耦合和高频耦合的特性设计布线;金属管线产生的转移电位会通过引出、引进的金属管线传输到邻近的建筑物;接地系统由不同用途的接地形式构成。关键词:高层建筑物;防雷;接地;屏蔽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90X(2000)01-0008-03
Lightning protective earthing and shielding of high-rise buildings
RUAN Jian-feng(Qingyuan Power Bureau, Qingyuan, Guangdong 511515, China)ZENG Yong-lin(Central South China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Changsha, Hunan 410014,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investig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results of lightning tests on high-rise communication building in Changsha City,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7 problems including attractive radius, shielding effectiveness,shielding angle, frame impedance, radiation resistance, transfer potential and earthing system.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grounding; shield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物的高度愈来愈高,地面高度超过100 m的建筑物已屡见不鲜,也有地面高度为413 m的超高层建筑物。  这些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建筑物,显著地改变了雷云先导电场的分布,引发雷击的次数大大增加。广东省在1997年发生雷击事故1 465次,起火爆炸20次,死亡104人,伤129人,其中大量事故发生在城市,直接经济损失达 2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5 亿元以上[1]。因此,对高层建筑物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和屏蔽,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依据在广东地区的调查资料和长沙高层建筑物通信大楼的雷击试验结果,对吸引半径等 7 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完善高层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1 吸引半径
  用负极性的操作冲击波研究长间隙的放电,结果表明,当接地棒长度与闪络距离相比甚小时,棒—棒间隙的击穿强度与棒—板间隙的击穿强度极为接近。这就是说,在一般高度(10~20 m)的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的吸引作用并不比地面上同样高度安装避雷带的吸引作用大多少。因此,在一般高度的建筑物上,可以用避雷带来代替避雷针。  但是,几十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物,闪击距离除了和雷电流的幅值有关外,还和建筑物的高度有关,闪击距离增大,高层建筑物产生的正空间电荷能够引导下行先导,增大了闪击的定位性;不仅是受雷击的高层建筑物,而且与其邻近的高层建筑物,都有可能产生向上的流光,引发雷击。因此,高层建筑物遭受上行雷击的次数大大增加。  从下面的计算示例中,可以看出高层建筑物与一般高度建筑物的吸引半径r相差极大[2]。
  当建筑物高度h为10 m 和100 m 时,吸引半径 r 为57.7 m和356 m。吸引半径相差 6 倍,而吸引面积则相差 36 倍。  当不考虑建筑物面积的影响时,每年的雷击次数 N 估计为[3]:
N=exp(0.008 8h)-1.
  当h=10 m 和 h=100 m 时,雷击次数分别为0.092次/a和1.41次/a,相差 15 倍。可见高层建筑物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次数大大增加。  为了可靠地拦截闪电和控制雷击点,高层建筑物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物的接闪装置,宜用易于吸引上行雷的垂直避雷针来代替水平避雷带。
2 屏蔽效果
  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框架,还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