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一、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西方文化)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技艺经验是工匠精神得以形成的技术前提 劳动是辛苦的也常常是被迫的,它们大多由工匠、奴隶承担;而理论是在衣食无忧之后的闲暇中完成,是有闲阶级的特权。 尽管当时社会对工匠阶层充满了鄙夷和排斥,但无法抹杀工匠对古希腊城邦制社会运行和古希腊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2. 中世纪宗教改革的劳动观念转变是工匠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条件 11世纪的宗教改革加速了认识上的演变 ,使人们意识到参加劳动是一种服从上帝的自然表现,并有助于加强对上帝的忠诚。 对于中世纪时期的工匠来说,劳作不再是迫于谋生的无奈和必须忍受的惩罚,而是满怀虔诚、敬畏之心从事技艺劳作的自我救赎。从12世纪起,修道院就是技术革命的先驱,这些革命最终改变了中世纪手工艺人的面貌。 3.手工业行会制度及其技术繁荣是工匠精神得以外化的社会动因 从12世纪上半叶起, 各城市中按行业划分的手工业工匠的集合,即所谓同业行会建立起来。 行会的宗旨是维护技术标准、保护手工艺人免受技术变化的影响、保护他们免受封建制度过重的压榨。工匠的劳动价值在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之后,稳定和壮大了工匠阶层,刺激了他们的创造热情,中世纪欧洲兴起的技术革新运动(水车、风车、农具、马具、 帆船、纺车、冶金高炉、机械时钟等),是跨越几个世纪的工匠们经验技术积累的产物。(中国文化)中国的工匠文化深厚而悠久,对于文明创造始祖和历代能工巧匠都有传承此精神,如历史中的黄道婆(纺织女工)、庖丁、鲁班、欧治子(冷兵器,龙泉剑)等等。 中国工匠群体古代称其为“百工”,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指的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工匠群体。 古代工匠分为两类, 一类是固定服役于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官匠,另一类是为主家制作取酬或者是为自己制作交换用以谋生的民匠。 不论是官匠还是民匠,都要严格遵守职业伦理操守,对于技艺要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炉火纯青”就是源自于冶炼锻造而后泛指高超技艺的表达。 中国以实用技术见长,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也是中国古代工匠高超技艺的表现。 但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如果说“求知”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追求的话,那么“造物”就是工匠精神的伟大使命。 “造物”的精神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构成要素表现为工匠技艺在经验、知识、器物和审美四个层面的相互统一,其历史形成过程表现为工匠行业的伦理关系、 制度规范和文化模式演变。 工匠精神可概括为以下五种精神特质。1、 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 不管是手工作坊里的“子继父业”或是手工业行会里的“师徒相授”,工匠间技艺的传承方式多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学徒必须尊重技艺,才有可能学会技艺;另一方面, 学徒为了学到技艺, 必须做到恭敬师傅、尊重同门。2、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 对工匠而言, 制造器物的过程不同于标准化工艺下的大规模机器制造,“制造” 意味着对其技术目的的再次创造。除了工匠所掌握的熟练的技艺经验外,还要求工匠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和的制造心态,也只有做到了这些,工匠才能心无旁骛的制造出一件又一件的精美器物。3、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 对于绝大部分工匠来说,养家糊口是其从事工匠行业最直接的现实目的。如何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来谋求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 稳定其社会地位、巩固其社会关系,是工匠凭借其技艺立足社会后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于是创业成为工匠凭借其技艺成就事业的最好途径。 4、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 工匠的“造物”能力和技艺是工匠智慧和灵感的集中体现,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工匠根据自己长期的技术实践经验和对技术方法的思考,对前人的发明制品或技艺进行改良式的创造,以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技术制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表现。 5、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工匠从学徒时起,就需要尽可能多的“知”,除了要向师傅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和操练技术环节中的关键窍门外, 还需要在平时自己操持技术时,对师傅所授的技艺“心得”不断加以揣摩和领悟,并长年累月的坚持;在“行”的方面,工匠不仅需要对自己所制器物进行反复比较、总结,以期加以改进,更需要大胆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勇于突破前辈前辈的发明创造。 可以说,“知”、“行”的结合程度是影响工匠技艺造诣高低的最直接因素,也只有在技艺的操持过程中做到了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工匠的技艺水平。 古代传统手工技艺现代工艺制造三、“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聂圣哲(杂家):现任长江平民教育基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简爱作品赏析介绍.ppt
- 碱性退锡方法对比 .doc
- 高纯度多糖生产线技术服务合同.doc
- 高速公路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doc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pdf
- 高速公路项目防尘治理专项方案4.8.docx
- 高压杆线入地项目产品检验记录.docx
- 高中生关于早恋班会心里健康主题班会会案.docx
- 高中生态破坏主题教育.ppt
- 工程常见违章行为风险分级标准.doc
- 2025年河北省旅游类国企研究报告-君卓咨询.pdf
- 广东省律师协会:2024年广东省企业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手册.docx
- 2024年智慧园区WLAN通感一体发展及应用白皮书-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docx
- 2024智慧园区WLAN通感一体发展及应用白皮书.docx
- 2024年跨境电商平台综合治理法律服务指引.pdf
- 2024年数据中心供柴油系统技术报告-ODCC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pdf
- 2024年跨境电商平台综合治理法律服务指引.docx
- 国产编程语言蓝皮书-2024.docx
- 《朝花夕拾西游记七年级》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7试卷 .pdf
- 公职机关人员行政公文写作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