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球状闪电之谜
“忽从鲍顶看光芒,难解火球发空花。 ”它是自然界
中的一种奇异现象。有时,它能穿过玻璃窗而元任何损坏的
痕迹;有时,它又会把玻璃打碎;有时,它可以飘进建筑物
内;有时。它还会进入飞机舱内;有时,它可以在导线上滑
动。遇人遏物后即发生爆裂,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尽
管人类在近半个多世纪中记录到了 4000 多次球状闪电现象,
却几乎没有掌握它的任何可靠数据。
2006 年 5 月 25 日凌晨 2 时许,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村
一家制作茶几的木料加工厂遭到一场特殊的雷击,一排 20
间的木料房全部烧毁。作为这场事故的目击’者,一名木工
讲述了当时的情景。他回忆到,一团火球似的亮光从西向东
飘到了木料房的最东侧,随后就听到一声惊雷的巨响,木料
房就这样被点燃了。通常,在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我们
看到的闪电都是直线形的,更准确地说,是带有分叉的“树
枝”形状,我们叫它“枝状闪电”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也
会出现球形的闪电,也就是气象学家所说的“球状闪电” 。
它的出现有时是一场虚惊,但有时却在瞬间制造灾难。
难以捉摸的球状闪电
关于球形闪电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就有过记
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 (1031 -1095 年 )在 《梦溪笔谈》 中,
记述了一次球形闪电的实况,描述了暴雷运行的过程。球形
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
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令人惊
奇的是屋内木架子以及架内的器皿杂物 (包括易燃的漆器 )都
未被电火烧毁,相反,镶嵌在漆器上的银饰却被电火熔化,
其汁流到地上,钢质极坚硬的宝刀竟熔化成汁水。令人费解
的是,用竹木、 皮革制作的刀鞘却完好无损。 上述奇异现象,
令沈括及历代科学家们无法做出准确解释,成为历史上的一
个悬案。
人们对球状闪电的探索仅有 250 多年的历史,目前能够
找到的最早一份记录是科学家里奇曼在 1953 年试图重复富
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时的不幸遇难。当时,一个拳头般大的淡
蓝色火球离开他实验室的避雷针,无声无息地飘浮到他的脸
上,接着发生了一声爆炸――这位科学家便倒下了 !在他的前
额上留下了一个红斑,在他的一只鞋底上打穿了两个洞眼,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因为球状闪电而献出宝贵生命的
科学家。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追踪它们的踪迹,试图
测量其物理性质。 19 世纪一些最优秀的物理学家都对球状闪
电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包括法国。 的弗朗西斯 ?阿拉贡、 英国
的迈克尔 ?法拉第、美国的尼古拉 ?特斯拉以及诺贝尔物理学
奖得主、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卡皮扎。但遗憾的是,进展始终
不大。人们关于球状闪电的知识仍然十分匮乏。 这不难理解:
因为它神出鬼没,没人能预测出它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它可
不会老老实实地跑进摆满测量仪器的实验室里去。科学家们
能做的只是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目击者的观测报告,从中归纳
出一些普遍特点――球状闪电,也叫等离子体火球,俗称滚
地雷 ( 以下简称火球 ),多发生在雷雨天的枝状闪电之后或地
震前后,晴天里也时有出现。根据大量的火球观测资料,火
球的一般性质可概括如下:
●形状:火球的形状多为球形,也有椭球形、梨形、纺
锤形、带形、盾形、栓形及螺旋形等。
●直径:火球的直径一般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但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