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训诂学总结复习精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考训诂学总结复习精华 自考训诂学总结复习精华 PAGE / NUMPAGES 自考训诂学总结复习精华 一、填空 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说语言之谓”看法的是黄侃。 2、用来表示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3、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改正的术语是当为(看作) 。 4、揭露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其余训诂术语是浑言、析言。 5、汉代郑玄对《诗》的讲解称为笺。 6、对于《文选》的讲解,以注明典故出处根源著称的讲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选》 。 7、将训诂的“训”解说为“说教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朝学者是段玉裁。 8、将训诂的“诂”解说为“旧言也,十口所识序言也。 ” 的清朝学者是段玉裁。 9、先人最先的注疏式的训诂实践的成就是( )。 10、先人最先的词典式的训诂实践的成就是《尔雅》 。 11、四书集注是指《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12、毛传:“思,辞也。”这里的辞指的是词句中的虚词。 13、术语顶用来说明虚词的是辞或词。 14、为《史记》作讲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马贞、张守节。 15、“四声别义”大概出现的时间是汉魏六朝。 16、最早将“训诂”适用是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 。 17、解说词句包含剖析句读、疏导句意、说明语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18、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在唐朝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 19、汉魏以来的六朝经师利用四声别义的特色为古书注音。 20、《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郑玄的笺、唐朝陆德明的释文、唐朝孔颖达的正 义。 21、传统训诂学中先人最早的训诂实践的成就是《毛诗古训传》 《尔雅》。 22、古书顶用来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 23、训诂学的中心内容是解说词义。 24、〈史记三家注〉包含了刘宋裴因的〈史记集解〉 、唐朝司马贞的〈史记所隐〉 、和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 25、朱熹〈四书集注〉包含《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26、俞樾所著的训诂学著作有〈群经平议〉 〈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27、“句读”一词最早见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转注 .序〉。 28、〈说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形训。 29、运用以形索义的原则一定以笔意为据。 30、〈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商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这段话揭露了音义关系的有时 性、商定性。 31、“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中的“成败”是一个偏义的合成词。 32、训诂的方法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据文正义。 33、笔意是指能反应造字企图的字形。 34、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行分训。 ”他所说的连语指的是绵延词。 35、用反义词解说词义的现象称为反训。 36、“右文说”是由王圣美最早提出来的。 37、对于音义关系的探究,宋朝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38、“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39、“盗,逃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叮叮小文库 40、 的方式除了有互 、 界以外, 常使用的有推因。 41、《 文》:“ ,腹中虫也。”使用的 方式 界。 42、“ ,背也,置 背也。 ” 使用的 方式 推因。 43、近代 右文 行系 的学者是沈兼士。 44、用一句 或几句 看法内涵作出 述的方法称 界。 45、提出“学者改本字 之, 怡然理 ;依借字解之, 以文害辞。 ” 法的是王引之。 46、“蓑,草雨衣也”的 方式是 界。 47、“盗,逃也。”的 方式是推因。 48、“考,老也”“老,考也”使用的 方式 互 。 49、探究 源主要依照的 索是声音。 50、段玉裁《 韵楼集》 : “凡字有本 ,有引申、假借之余 焉。守其本 而余 着,其失也固; 其余 而忘其本 者,其失也蔽。蔽与固皆不可以够治 。 ” 51、引申 指一个 由本 推演而形成新的意 。 52、以下 中不是来自西域的 是沙 。 53、以下 中来自西域的 是蒲桃。 54、以下 中不属于佛教 的是此刻。 55、以下 中属于佛教 的是庄 。 56、以下 中不属于佛教 的是金丹。 57、《上林 》:“仁 并 。” 仁 即 粮。 ,或作 。 “仁 ”来自爪哇 。 58、哈 一 来自 族 言,是晒网 的意思。吉林是吉林 拉的 称,来自 ,是沿江的意思。 哈 来自达斡 言,是天然牧 的意思。 浩特 色城市,呼和浩特 春光之城,都来自蒙古 。拉 圣地,来自藏 。 木 美 的牧 ,来自 吾 。 59、和尚本来是印度 有学 人的通称,寺 里的佛教徒另闻名称:男和尚叫比丘,女和尚叫比丘尼。中国 用和尚称号男和尚,而以尼姑称女和尚。 60、《礼 .月令》:“孟夏行春令, 蝗虫 灾;仲令行春令, 蝗虫 。

文档评论(0)

156****14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