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3C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投资案件
投资评级与估值
我们看好 3C 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给予行业“看好”评级。 通过对 3C 制造自动化
产业链的深度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我 3C 自动化将会迎来黄金发展阶段。技术端:
3C 产品技术的升级,驱动 3C 制造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快速发展。
成本端 : 3C 制造行业竞争激烈、 利润率普遍, 成本端驱动行业自动化率提升。 政策端 : 政
策利好支持 3C 制造自动化率突破,助力中国制造弯道超车。 3C 制造自动化将取代汽
车制造产业,成为我国自动化改造领域下一片蓝海。
关键假设点
(1) 3C 行业产品覆盖率广,产品推陈出新速度快,整体产业保持高景气度态势,
预测 2016 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1.4 万亿美元。
(2) 2020 年 3C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由现在的不到 50 台/ 万人提升到 100 台/ 万人,
而我国目前拥有 3C 制造行业工人 877 万,改造空间巨大。
(3) 2015 年 3C 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9035 亿元,按照电子制造行业设备投资
40% 的比例测算, 2015 年的设备投资 3614 亿元,投向新产品的生产线的设备投资
1807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年 3C 制造行业投向新产品的生产线的设备投资额达到
3635 亿元。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亮点一: 3C 产业高活跃态势不变。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年出货量年创新高;可
穿戴和 AR\VR 设备出货量呈现爆发式态势,市场认可度高。预计 2020 年全球各类可
穿戴式设备相加出货量将会达到 21.36 亿件, CAGR20.5% 。
亮点二: 汽车制造业自动化已趋于饱和, 3C 制造业自动化是未来大势所趋。国内
60% 的工业机器人也应用在了汽车制造业,汽车工业的机器人密度达到 305 台/ 万台,
远高于国内 36 台/ 万人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未来
提升空间有限。而 3C 行业自动化率不足 30% ,是未来自动化主攻方向。
亮点三: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3C 产业自动化, 优质标的公司并入上市公司后等迎来
了业绩爆发式增长。借助上市公司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标的公司内购超额完成业绩承
诺预期高。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3C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高于预期,新型 3C 产品(可穿戴式设备、 VR/AR 设备)增
速高于预期; 3C 自动化进程提速高于预期。
核心假设风险
下游 3C 产品市场增速低于预期; 3C 自动化进程提速低于预期。
第 2 页
目 录
1. 自动化是 3C 制造业最佳选择 8
1.1 3C 产品覆盖广,市场空间大 8
1.2 中国是 3C 制造业大国 9
1.3 优势消失,产业转移倒逼自动化升级 10
2. 3C 制造行业:成本端 +技术端驱动,工业 4.0 自动化率提升
新风口 13
2.1 工业 4.0 新风口:3C 制造行业将取代汽车行业成为自动化率提升新市
场 13
2.1.1 3C 制造行业自动化水平低,自动化提升空间大 13
2.1.2 3C 制造行业自动化改造基数大, VR/AR 等消费类电子打开增长空间 15
2.1.3 政策支持 3C 制造自动化率突破,助力中国制造弯道超车 17
2.2 成本端驱动: 3C 制造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