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精读小说1
第二章 精读诗歌 6
第三章 精读散文11
第四章 精读戏剧 16
第五章 泛读小说 21
第六章 泛读诗歌23
第七章 泛读散文25
第八章 泛读戏剧2626
第一章 精读小说
一、多选题
1.小说《阿Q正传》中,阿Q的 “精神胜利法”的内涵有( )
A.正视现实 B.盲目自尊
C.自轻自贱 D.欺软怕硬 E.自欺欺人
2.下列符合《春风沉醉的晚上》这部作品内容的判断是( )
A.小说中的 “我”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自画像
B.女工陈二妹的形象是通过 “我”的感受来刻画的
C.陈二妹对于 “我”终究没有消除误会
D. “我”和陈二妹同处困境而相互扶持、相互激励
E.小说是以日记形式来叙述故事的
3.下列不属于茅盾的农村三部曲的是( )
A. 《春蚕》 B.《秋收》 C. 《残冬》 D.《春水》 E.《子夜》
4.下列属于《菉竹山房》的人物有( )
A.二姑姑 B.翠姨 C.野猫子 D.兰花 E.鬼冬哥
5.下列各项,符合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结构特点的有( )
A.全景视角描写北京某地区人们在酷暑中从早到晚的日常生活
B.同一时间内、不同场所的故事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结构
C.采用了传统的说书形式
D.打破故事的时间性,以空间的重组来表现生活
E.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6. 《断魂枪》的艺术特色有( )
A.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传神描写刻画人物的特点。
B.小说善于抓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鲜明揭示人物的性格。
C.以 “五虎断魂枪”为中心,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
D.小说把不同人物的故事互相嵌入,在驳杂的画卷中展示生活场景的叙事方式
E.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民族诗歌的韵味。
7.下列作品中,以反映旧社会女性的悲苦命运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有( )
A. 《小城三月》 B.《潘先生在难中》
C. 《菉竹山房》 D.《萧萧》 E.《断魂枪》
8.小说《小二黑结婚》在语言运用方面呈现出来的特点有( )
1
A.个性化 B.口语化 C.通俗易懂 D.生动传神 E.活泼有趣
9.小说《荷花淀》歌颂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好情操有 ( )
A.勇敢 B.善良朴实 C.不断学习 D.机智 E.感情细腻
二、简答题
10.结合作品,试述阿Q形象的特征及典型意义。
11.简析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 “我”和陈二妹交往的几个阶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
12.简析叶圣陶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现实主义特色。
13.简析沈从文小说《萧萧》中萧萧这一人物形象。
14.简述《春蚕》的艺术特点。
15.试论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
16.老舍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刻画他们对塑造主要人物沙子龙有何作用
17.简析《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形象。
18.简析 《小城三月》的思想内容。
19.结合作品,论述《小二黑结婚》的艺术特点。
20.简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
21.分析孙犁小说《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解析————
一、多选题
1.答案:BCDE
解析:阿Q是鲁迅在小说 《阿Q正传》中塑造的艺术形象,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
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
2
2.答案:ABD
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小说里的
“我”和女工人陈二妹同住在贫民窟里,两人由相识、猜疑最后走向相互了解相互同情。 “我”是留洋归
来的青年知识分子,患有抑郁症,生活窘迫,成了生活的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