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VIP

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10 页 共 NUMPAGES 10 页 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 1 题:“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齐晋等国为争当霸主而采取的策略。“尊王”即尊崇周王室的权威;“攘夷”即抵御夷狄袭入,以巩固和延续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的主体地位。这说明该策略 A.巩固了分封制的秩序 B.导致齐晋两国称霸 C.体现了周王权威仍在 D.客观上有利于统一 【答案解析】D 【详解】尊王攘夷一方面在形式上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另一方面巩固和延续了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的主体地位,客观上有利于统一,D正确;“尊王攘夷”是春秋强大诸侯国为称霸而采取的策,其本身违背了分封制的秩序,排除A;齐晋两国称霸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尊王攘夷”,排除B;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排除C。 第 2 题:王祯《农书》记载某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珑,横桥四堕,中置楼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楼,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该农具 A.出现于春秋时期 B.因犁壁的发明而推广 C.适用于南方水田 D.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答案解析】D 【详解】材料“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珑,横桥四堕,中置楼斗”是对播种工具耧车的描述,耧车有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D正确;耧车出现于西汉,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耧车并不适用于水田耕作,C排除。故选D。 第 3 题:唐代朝廷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参与辩论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通人”。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这 A.反映了唐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 B.巩固了唐代儒学的统治地位 C.导致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乱 D.说明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动摇 【答案解析】A 【详解】材料“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体现的是当时三教出现合流的趋势,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A正确;当时的儒学地位受到冲击,B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第 4 题:宋代读书人和士大夫能否保持其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官僚政治内部非身份性平等竞争增加,血缘贵族特权淡化。这说明宋代 A.科举制度的完善 B.排除了家族背景影响 C.官僚政治的成熟 D.门第观念的逐步淡化 【答案解析】D 【详解】宋代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因此宋代的读书人和士大夫能否保持身份取决于科举制,这样就降低了门第对于官僚政治的影响,由此血缘贵族特权淡化,D正确;科举制度完善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家族门第的影响力下降不等于彻底丧失影响力,B表述绝对,排除;C与题无关,而且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排除C。 第 5 题:明清时期,土地买卖形式多种多样,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 类型 具体做法 活卖 契约上写明“卖活契”,卖方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 找贴 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补偿,反复几次后,原主才完全失去土地 绝卖 通过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 A.租佃制经营方式普及全国 B.土地兼并屡禁不止 C.明清时期法制观念的强化 D.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答案解析】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土地买卖有多种形式,这说明当时土地买卖较为频繁,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较为繁荣,D正确;A错在“普及”,排除;题干主题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法制观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 第 6 题:严复一生的心理路程由早年的“全盘西化”逐渐过渡到“中西折衷”,并最终演化成“以发扬光大中国儒家哲学的孔孟为主”,坚信有选择地损益旧法才是中国发展的正常道路。从中可看出他 A.认为西学不合中国国情 B.碰壁之后彷徨迷茫 C.为救亡图存而不懈求索 D.思想日益封闭保守 【答案解析】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严复心理历程的不断转变,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发扬光大孔孟思想,其主要目的在于救亡图存,这种心理路程的转变正是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正确;严复主张有选择地损益旧法才是中国发展的正常道路,说明其并不认为西学不适合国情,也不是迷茫彷徨,排除A、B;发扬孔孟不等于思想保守封闭,排除D。 第 7 题:下表为1921—1931年胶州进口货物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据此可知 国别 日本 美国 英国 19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