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VIP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10 页 共 NUMPAGES 11 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 1 题: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表明了君主专制国家已经形成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答案解析】B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古代中国早期文明的代表,这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B正确;“古代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对比”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A排除;当时尚处于早期文明时期,国家尚未出现,CD排除。故选B。 第 2 题:鼎,是周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春秋时期,出现了楚庄王问鼎事件。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 B.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 C.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答案解析】B 【详解】根据材料“鼎,是周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出现了楚庄王问鼎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鼎是权力的象征,而作为诸侯询问周王的鼎,说明这时期周王室权力衰微,受到诸侯的挑战和冲击,是礼崩乐坏的体现,故B选项正确;楚庄王问鼎中原主要体现了当时周王室衰微,其权力受到诸侯挑战的现象,没有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统治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周王权力衰微,其权力受到诸侯挑战的现象,没有体现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当时周王室权力削弱,其权威受冲击的问题,没有体现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并且“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 第 3 题: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 A.国力差异 B.观念差异 C.制度差异 D.时代差异 【答案解析】C 【详解】秦朝之所以能够驱使大量的人口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主要是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与国力差异和时代差异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D,C符合题意;社会观念的差异与当时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密切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符合题意。 第 4 题:从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目录,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①朋党之争与市民暴动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④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D 【详解】材料“|元帝宽驰、成帝荒淫、衰帝纵恣、后汉外戚宦官之乱”体现的是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③符合题意;材料“后汉乱亡、董卓之乱、东诸侯相攻”体现的是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④符合题意,因此D正确;①②与材料无关,ABC排除。故选D。 第 5 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政权更迭 【答案解析】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第 6 题:唐蕃会盟碑立于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次会盟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B.初步建立唐蕃政权之间的政治联系 C.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D.改变了吐蕃落后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答案解析】C 【详解】唐蕃会盟涉及的是汉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因此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当时唐朝还没有管辖西藏地区,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主旨与吐蕃落后和割据纷争的状态的改变无关,排除D。 第 7 题: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