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9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39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1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 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B. 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 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D. 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3、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的“剪辫”行为(  ) A.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弘扬了传统文化 C.体现了民主自由思想 D.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4、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婚礼的流程: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曹君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七、来宾演说。八、唱歌散会。”其反映了当时一些地区婚礼(  ) A.保留了较多传统 B.奢靡之风兴起 C.向近代文明转变 D.仪式较为繁琐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的新现象开始出现,其最早在我国开始出现的时间应当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年 C.新中国成立时 D.改革开放后 6、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奢靡之风逐渐盛行 B.有利于生活习俗西化 C.淡化了传统等级观念 D.社会上交际活动增加 7、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为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 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 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 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 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 8、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9、 “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此言论(  ) 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 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 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 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 10、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本行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钟起至晚三点钟为止,金钱甚为公道,本行地点在头查礼查后隔壁,如有贵商欲印小照者请至本行可也。此布。森泰照相馆启。由此可见(  ) 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商口岸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 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11、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A. 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 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C. 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12、石惠同学在历史杂志上发现一句话,“满街的列宁装和中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