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乡安全饮水工程
实施方案
江西省修江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
二○一一年一月
1
目 录
1 综合说明 1
2 设计规模和水源选择5
3 工程技术方案选型12
4 工程设计17
5 施工组织设计31
6 工程占地及折迁34
7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35
8 建设期管理38
9 建后管理41
10 工程投资概算43
11 经济评价51
2
1 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1.1.1 自然地理
**乡安全饮水工程位于**县**乡境内,距县城 37km。**乡位于湘鄂镇三省通
衢之地,全国生态示范县江西**县的东部,与武宁县、靖安县和本县黄沙
镇、黄港镇、义宁镇、庙岭乡毗邻,距县城,37 公里,紧靠武吉高速公路,
2
邻近修(**)武(武宁)二级公路。全乡版土面积45km 属洞庭湖水系渎水支流。
1.1.2 水文、气象
**乡地处中纬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地貌形态影响,其气候呈现为复
杂多变、垂直差异大的山地气候,常年日照时间相对偏少,云雾较多,温差悬殊,
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秋短,夏秋长。
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680hr,平均日照百分率约为 38%;
多年平均气温为 16.5℃,极端最低气温为-11.6℃(1967 年 1 月 6 日),极端最高
气温为 44.9℃(1953 年 8 月 15 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47 天,多年平均蒸发量
1342mm,最大年蒸发 1567mm,最小年蒸发 97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5~80%。
全乡多年平均降雨量,一般为 1400mm~1700mm 之间,局部地区略小于 1150mm
或略大于 2050mm。全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552.4mm,降水在年内分布不均,年降
水量的 40~50%集中在第二季度。
1.1.3 地形地貌及地质
**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山峰海拔 320 米,最低海拔 35 米。主要以山
地、丘陵、岗地平原为主,山地占 65%,丘陵占 35%。境内土壤主要有、山地黄棕
壤、山地甸土、水稻土)。植被以松林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全乡森林覆盖率
为 15%。
区内出露的地层根据地质年代自上而下可分为以下几层: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中,来源主要为雨水渗透和河水渗
入,其次为上部覆盖层孔隙水补给,在地表以蒸发、流入河流或以井、泉的形式
排泄。
1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坡
向移动,并于堆积物前缘排泄
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
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等于Ⅵ度区,设计时可不进行抗震复核。
1.1.4 水资源概况
⑴地表水
本乡境内主要河流有洋湖水,洋湖水发源于**乡九龙山,流经**乡潭溪、塘
排、九都,进入庙岭乡小山口、上坪后流入三都镇洋湖汇入修河。
⑵地下水
**乡境内水系属修河支流洋湖水。其地下水按其赋存类型可分为孔隙型潜水、
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其中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埋藏深度为 5~10m,渗透系数为
10m/d,靠基岩裂隙水和大气补给。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中,来源主要为雨水渗透和河水渗
入,其次为上部覆盖层孔隙水补给,在地表以蒸发、流入河流或以井、泉的形式
排泄。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坡
向移动,并于堆积物前缘排泄。
地下水受气候、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富水性极不均匀。地下
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在一定地貌形态通过断层、裂隙和孔隙渗透而形成。其
循环交替作用强烈,动储量大于静储量,具有典型的山地丘陵水文地质特征。
1.1.5 社会经济概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