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B思考? 第一页,共27页。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B 思考? 第二页,共27页。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一、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第三页,共27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个/m2、km2、m3)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 (一)种群密度 1.含义: 第四页,共27页。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取样调查)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逐个计数 10m 10m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怎样做? 随机取样 第五页,共27页。 1、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用于植物、 昆虫的卵、 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计算平均值 第六页,共27页。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第七页,共27页。 2.标志重捕法: 对活动范围大的鹿能否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M)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m)占总个体数(n)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个体数(N)。 即该种群的个体数 = M×n m N 据题意可得:N:M=n:m 第八页,共27页。 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N=(42×38)/12=133只 第九页,共27页。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 1 、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变化 第十页,共27页。 年龄组成 种群中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老年个体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第十一页,共27页。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第十二页,共27页。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 1 、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变化 第十三页,共27页。 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2、从不同环境同一物种种群个体间的交流来看: 迁入 种群数量 迁出 增加 减少 第十四页,共27页。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 第十五页,共27页。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模型假设 ①条件: 和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年 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 种群起始数量为N0,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 。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食物 空间 一定的倍数 Nt=N0λt 理想条件 不是增长率 思考: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是如何变化的?画出曲线图? 第十六页,共27页。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种群密度增长达到平衡,数量趋于稳定, 呈“S”型增长。 (2)环境容纳量是指在 的情况下,一定空 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数量,又称“K”值。同一种群的 K值不是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