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概论.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印刷术 电报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与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变化: 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第二节 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 力;人人是记者;监视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1 / 39 word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 “权利〞上升为“权力〞 第三节 新传播革命的根本特征 去中心化 再中心化 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 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 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 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 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 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 动与高层决策 2 / 39 word 第四节 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容生产者, 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 受众的媒体接触, 消费习惯, 技术 →传播式,传播规如此,容生产方式,分享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精英“冷眼旁观〞 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 新左派, 民粹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 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 : 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3 / 39 word 意义: 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 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第五节 互联网开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 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 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 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第一节 互联网的产生与开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开展〕 4 / 39 word 第二节 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一、 数字化〔显著技术特征〕 1、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 达形式的多样性。 2、 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得同一容有了多介质传 播的可能,大大增强了不同形式的媒

文档评论(0)

藏灵阁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4135152000030
认证主体深圳市南山区美旭的衣橱服饰店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40300MA5GRW267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