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凹版印刷工艺概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包装凹版本印刷工艺概述 软包装凹版本印刷工艺概述 软包装凹版本印刷工艺概述 凹版印刷工艺 第一章 . 印刷原理 第一节 . 印刷 1. 概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原稿的图案和文字进行复制 . 种类: A、一般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胶印〕 ;孔版印刷 B、特种印刷:采用不同于一般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方法和材料生产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 式。 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热转印;立体印刷;立体印刷;全息照相印刷;金 属印刷; 软管印刷;曲面印刷;电路板印刷;磁性印刷 第二节.印刷五大要素 原稿:印刷对象,即被复制物。 A、文字原稿 B、绘画原稿:线条原稿;连续调原稿 C、照相原稿:透射原稿;反射原稿 D、光盘 印版:传递被分解色彩的图案和文字的材料 油墨: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材料。 承印物:承受印版油墨、形成印刷图文的材料。 印刷机械:用以完成对原稿图文进行复制的机械。第三节.凹版印刷 概念:需印刷的图文局部低于非印刷的空白局部。 特点: ⑴ . 墨层厚度变化范围大〔版深 1-50 μ〕,因而色彩密度变化范围大,层次丰富。 . 层次细腻,适合表现连续调。 〔凹版油墨流动性强,网点之间涂有一层薄薄的墨晕〕 。 ⑶ . 版辊周长允许变化,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印品。 . 适用范围广。选用不同的油墨,可在相应的承印物上印刷。如塑料、纸张、纺织品、铝箔等。 . 耐印率高。因网版镀铬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⑹ . 制版工艺复杂。不稳定因素多,费用高,制版周期长。 ⑺ . 腐蚀及镀铬废液污染环境。 ⑻ . 印刷过程溶剂挥发污染环境。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枯燥 多色套印 冷却 印刷品 压辊 承印物 转移 2 版辊 刮刀 转移 1 油墨 第四节:凹版印刷原理 色彩合成原理 、通过对原稿色彩的分解、传递和合成完成复制。 A、对原稿色彩的分解 --------------- 色彩分解 B、制版 ------------------------------ 色彩传递 C、印刷过程 ------------------------- 色彩的合成 2〕、色彩的根本原理 A、产生色觉的二个根本条件: a、可见光。 B、可感受可见光的眼睛 . B、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被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 ,其波长范围为 380-760nm. 但是人眼对 380-400nm及 700-760nm波长范围的敏感性很小, 所以忽略不计, 人眼对不同的光感受不同的颜色。 紫 外 光 400 nm 紫 色 400 – 450 nm 蓝 色 450 – 480 nm 青 色 480 – 510 nm 绿 色 510 - 565 nm 黄 色 565 - 580 nm 橙 色 580 – 620 nm 红 色 620 - 700 nm 红 外 光 700 nm C、人眼中有三组感光感受器 感 红 感受器 假设受损 ----- 色 较多 感 绿 感受器 盲 较少 感 蓝 感受器 非常少 自然界中的景物色彩密度往往是连续的, 称为连续调。 而印刷品的色彩密度不 是连续的,被网点隔开,称为半色调。为什么我们看起来的的感觉仍是连续的呢? A 视角α B 由于视角的影响,当α 1°/60 时,人眼已经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点,而看成为一 个点。 压力原理:印刷的根底,是在一定压力下油墨分子与承印物外表分子到达一定距离才可能产 生分子间力。一般距离在 2-4A° 3. 毛细现象: 凹引过程中的油墨转移,主要是借助毛细现象完成的。 压辊 A、 压印区 网眼〔毛细孔〕 版辊 印版与承印物接触的瞬间,在交界处产生毛细孔,由于毛细现象的作用,网眼内的油 墨会自动上到承印物的外表,同时由于版辊的旋转运动,离心力也使版辊外表的油墨加速 转移 ( 图 A),而在印版与承印物接触以前,毛细现象使油墨能够克服离心力,附着在网眼 内 [ 图 B] 。 B、 毛细孔 液 面 升 印版 高现象 图 C、毛细现象 4、外表润湿原理 液体对固体外表的润湿作用,是油墨附着的前提。润湿过程就是相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衡量润湿程度的参数是接触角。 外表张力: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 A、净吸力:分子在体相内部与界面上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 . : B c b d A A M B B M A B d  C  C  E  D F 物体内部某分子 (M) 在各个方向所受力是均等的。 液体外表某分子 M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吸引力,其中 A、B 的力可以互相抵消, E 向力、并有 C、D向下的合力 F,C、D水平分力也互相抵消,所以分子 M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 外表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通常称为净吸力,由于有净吸力的存在 , 致使液体外表的分子有被拉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任何液体外表都有自发缩小的倾向,这

文档评论(0)

133****48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