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VIP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朝男子穿长袍马褂 断发易服 中山装 衣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前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清代女子服饰 改良后的旗袍 西餐传入 传统饮食 食 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断 发 留美幼童不仅穿起西装,而且剪掉辫子,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 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青年学生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 缠足: 放 足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放 足 衣:趋势: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向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个性化发展。 习俗:移风易俗、删繁就简 在中国的城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落后的农村的变化还是微弱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动力:人力、畜力→机械动力 技术:引进技术→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哪些?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裹脚野蛮、天足文明” 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大件的变迁、更替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由70-80年代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空调、冰箱、电视机,到现在升级为电脑、住房、小轿车, ①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 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 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 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矛盾著名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 —— 专题五 ——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三、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表 现 衣 食 住 习俗 特征 原因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旗袍 传统饮食 →引进西餐 传统民居 →西式洋楼 陈规陋习 →简约文明 (“断发易服”、“废止 缠足”,新式婚丧、社交礼仪等) ①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②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 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 ①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时间 建国后—改革前 改革开放后 表 现 衣 食 住 特征 原因 社会风尚 朴素;单调 ①新中国成立,人 们当家作主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计划经济色彩浓 2、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多元化,与世界接轨 (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 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彰显个性 休闲娱乐多样化 使用票证 简单; 拥挤;陈设简单 解决温饱;注重营养 宽敞、舒适,环境优美 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②党和政府重视改善人 民生活,把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