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下册1.3(语文).ppt

【人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下册1.3(语文).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鸿 门 宴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 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散 文家,被后人尊称为“史迁”。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 司马迁接替父职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 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 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 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司马迁为了完成父 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 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 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 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成就: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习近平用典——《史记》 反听之谓聪 内视之谓明 自胜之谓强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对自 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 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 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 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 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二、背景回眸 项羽破釜沉舟挫强秦, 刘邦约法三章得民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国旧贵族项梁 率侄项羽于会稽起义,刘邦在沛起义后,投奔项梁。后 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移师围赵。楚怀王一 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 秦,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宋义停 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破釜沉舟,在巨鹿击溃 秦军主力,章邯率部投降。 刘邦顺利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废除苛政, 约法三章,深得民心,想做关中王,驻军霸上。项羽得知, 破关入咸阳,驻军鸿门,准备消灭刘邦。形势剑拔弩 张,“鸿门宴”这场戏便开演了。  三、知识拓展 关于项羽的成语 1.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原文:“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原文:“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 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 境。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 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 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初读任务】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 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 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 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 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 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 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 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 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 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 恭顺、虔诚。 【解析】选D。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和“对项羽 非常恭顺、虔诚”错。 2.在鸿门宴上,双方的攻守形势是如何发生转换的? 【明确】①(宴前):刘邦被动,项羽主动 ②(宴中):刘邦被动,项羽主动,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 ③(宴后):刘邦主动,项羽被动,局势逆转 【审美鉴赏】 1.在项羽即将来犯的万分危急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 【明确】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良的 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 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 项羽的关系。他认定由项伯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 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 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的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比。 2.《鸿门宴》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的? 【明确】本文善于用对照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例如, 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 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得意扬扬,并顺口把曹 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 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未引起重视。这些对照 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

文档评论(0)

缤纷生活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2000055000022
认证主体深圳市宸艺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CDT06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