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樱花文化中的凄美情结.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樱花文化中的凄美情结 樱花在日本被奉为国花, 樱树被尊为 “圣树”、“神木”。 日本一些有名的神社每年都要举行一种叫安乐祭的民俗活 动,以祈求樱花神的保佑。总之,自古以来日本人对樱花就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怜。它早已变成一种难以化解的 心绪、情结,一种固定的审美心态。 赏樱的由来 樱花的栽种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作为 农耕文化的象征与稻米耕作联系在一起。远古时期,樱花的 盛开被日本人当做秋天将要获得丰收的征兆,每当樱花盛 开,他们都会围着樱花树载歌载舞。古代人通过山野中樱花 开放的情况来占卜当年稻米的收获量。为了祈祷樱花美丽、 长久地开放,农民们准备了一天的酒肴,然后登上山野在樱 花树下一边祈祷,一边歌舞。在他们看来,樱花繁花似锦的 美实际是农耕女神降临到人间来赐人幸福。而日本人最早崇 敬的花并不是樱花。在奈良时代( 710 年― 794 年),人们更 喜爱梅花,如《万叶集》中的咏梅歌有 118 首,咏樱歌只有 42 首。后人在评价《万叶集》时说“忠怨尤霹雳,诚感唯梅 花”。到了平安时代( 794 年― 1193 年),樱花却成了花中的 主角,或许是梅花的典雅气质不太适合阴郁幽玄、古拙本色 的岛国之民。贵族们发现自己身边的樱花更适合他们的心理 需求。在京都, 平安神宫外的梅花被全部铲掉, 代之以樱花。 樱花逐渐成为歌者的新宠, 905 年问世的《古今和歌集》中 咏樱的数目远远超过梅花,其中的名句有: “世间若无樱花 艳,春心何处得长闲?”更有甚者, 《古今和歌集》的编撰 者纪贯之,有一天看到一位女子在采摘樱花,便一见生情, 咏了和歌,交给那个女子的家人: 山樱遍野白云卷,雾底霞间闻芬芳。 多情最是依稀见,任是一瞥也动人。 樱花在日本花卉世界获得至尊地位有一系列原因:首 先,它的颜色自然素雅与日本崇尚“简洁美”和“柔弱美” 的审美情趣较为契合,由此引发了日本人的“物哀”和爱怜 之心;其次,随着佛教兴起,佛教中无常的观念在日本人的 价值观中得到强化,认为万物变易、一切皆空,而樱花随风 飘落、 易逝、花期短的特点正好切合了人们这种心态; 还有, 这一变化与当时日本提倡“国风文化”有关,以前日本人更 崇尚中国的“唐风文化” ,但随着民族意识增强,梅花地位 下降,赏花文化的序列樱梅交替,具有日本本土特征的樱花 成为首选。 到了平安时代后期,宫廷举办了各种赏樱活动。在日文 中赏樱被称为“花见” 。据说日本历史上第一次赏樱会是 9 世纪时嵯峨天皇主办的,他每年春天都举办“观樱之宴” 。 后来,他的儿子仁明天皇将皇宫紫宸殿南阶下“左梅右橘” 的景观布置改为“左樱右橘” 。1598 年 3 月 15 日,丰臣秀吉 结束了战国多年的纷乱,在京都醍醐寺举行赏花大会。这次 “花见”办得特别隆重,丰臣秀吉亲自去现场指挥筹办,前 后五次去醍醐寺,从外地移植了 700 株樱树,还建造了三宝 院等庭院。他每次去都施以恩惠,送给醍醐寺土地,帮助修 建房屋。赏花会那天在醍醐寺周围设立了众多岗哨,配备手 持弓箭火铳的武士,来回巡逻。参加活动的有他六岁的儿子 秀赖、正室北政所、侧室淀君(秀赖生母)等 1300 多人。 在一片四周种满樱花的高地上,地上铺着绯红色的毯子,放 置供他赏花吟歌的座席。当时离他去世只有几个月,他也有 预感,在赏樱时频频举杯,借着樱花奋力绽放散去的精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