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企财务分析宝典系列三:解密“明股实债”模式及信用分析
启示
作者: 中债资信房地产行业研究团队 全文 9704 字,建
议阅读时间为 15 分钟。摘要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
在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能有效降低财务杠杆、优化合并
报表的“明股实债”融资成为房企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明股
实债”融资主要是指以股权形式投资, 同时以获得固定收益及
远期本金有效退出为实现要件,交易结构的 SPV 主要包含
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和私募股权基金。“明股实债”会计计量
模式方面,会计准则要求根据合同条款经济实质来判断,但
在实际操作中,房企会采用附属或隐性合同等手段来避免其
在合并报表层面被确认为负债,以少数股东权益的形式体现,
在分析房企真实的债务情况时要根据条款实质来调整“明股
实债”的账面列报属性, 关键判断依据为投资收益的约定和主
体退出方式;“明股实债”的表内、表外融资取决于对项目公
司是否并表的判断,在分析时应根据具体条款对房企的合并
范围做出调整,关键判断因素为投资主体在项目公司中享有
的权利。
由于“明股实债”具有一定的隐性,从报表和经营数据定量和
定性判断“明股实债”的难度较大,但仍能提供突破口:对于
未并表的项目公司,判断难度较大;并表且确认为少数股东
权益的,则需关注是否存在少数股东权益频繁大规模变动情
况并且可关注披露的少数股东权益主体性质及与其资金往
来情况;其他应收、应付科目规模较大且构成主要为关联方
或投资方,则存在“明股实债”操作的可能;现金流量表中的
相关科目可以作为粗略判断“明股实债”规模的依据;通过不
同口径销售面积或销售金额的比较可以提出对“明股实债”操
作的合理怀疑。
“明股实债”对房企偿债能力的影响包括:优化财务报表、增
强表内融资能力但同时也会推高房企的财务风险;作为隐性
债务,会误导报表外部使用者对房企偿债能力高估,但实际
“偿还”时仍会影响房企现金流,造成一定流动性压力;监管
政策收紧使得房企滚动风险加大。因此,我们应根据判断原
则来对“明股实债”投资进行真实调整,并加强房企信息披露
和投资者信息获取。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企土地购置、建设开发过
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
在行业竞争日趋加剧、土地价格高攀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房
企选择合作开发,同时在直接融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不
畅通时,房企转向信托等融资,且许多信托、基金等融资表
现为“明股实债”,这导致了房企实际债务较合并报表体现更
高,对房企信用分析过程需关注其是否存在“明股实债”以判
断其真实债务水平,本文为房地产财务分析宝典系列专题第
三篇,主要分析了房企进行“明股实债”融资的模式,通过对
“明股实债”会计处理方式的梳理,我们总结出房企“明股实债”
情况的财务表现及信用分析启示。敬请期待后续房企财务指
标分析篇。
一、“明股实债”融资方式介绍
(一) “明股实债”融资方式的产生背景 1、房地产企业开
发过程资金需求大,其他融资渠道的监管要求严格
房企在经营过程中融资需求较高,房企通常通过自有资金、
银行开发贷、及信托融资等渠道作为投入资金来源,根据央
行 2003 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
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121 号文) 中明确规定, 商业银行严禁
以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及其他形式贷款科目发放房地
产开发贷款,银行开发贷款的发放审批最为严格,申请开发
贷款的房企要求自有资金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 30% 且
四证齐全,且商业银行不得发放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
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批采取“名单准
入制”,中小房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项目开发贷款融资的难度
很高。
银行渠道的收紧使得房地产信托获得了发展契机,但由于信
托资金成本较高,为防范信托融资风险, 2005 年银监会发
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投公司
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