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 莉 (Adda)卡耐基培训学校讲师北京九型人格研修学院讲师 企业内训培训师 乐坤女子学堂创办人第一章究本溯源话礼仪 知礼为上,晓仪成尊 中国素有 “礼仪之邦” 的 美称,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 中国文化中,“礼” 占着重要位 置。孔子曾经说过: “ 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就是说一个 人想自立,必先有礼的修养。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更是每个人必须修养的一个环节。我国最早的礼仪学著作《礼记》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著作。他告诫人们在交往中应该“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就是讲在人际交往中行动上不要出格,举止上不要失态,言语上不要失礼。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不懂礼,就没有立足于世界的基础。 古时的另一位圣人荀子也认 为:要想成为一名君子就需“博 学于文,约文于礼”【君子— 古时被称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 完美人格的人】 “积礼仪而为君 子”。礼仪的修养是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可谓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什么是礼仪礼仪+“礼”(文明的语言+优雅的举止)礼言行礼貌用语配套姿势“仪”仪1仪容(发肤容貌)仪表(衣着打扮)仪态(举止神态)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社会上一切人都每时每刻都会根据你的服饰、发型、手势、声调、语言来审视你。礼和仪的关系礼注重礼貌的人,自然也会非常在意自己的仪表;得体的仪表也正是很有礼貌的直观外在体现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也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古代的传统文明礼仪对于今天的社会乃至个人仍有积极的意义,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仪容有整等,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具有现代价值。 一、尊老敬贤 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都起着重要作用。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礼制 。 《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始衰,不从力役之事也。” 就是说,五十岁以上便开始衰老,老人不必亲自做工,但在分配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弟子规》又说:“ 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以此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助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平时不敬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仪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都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俭亦为礼。三、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