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孟子》三章》课文配套教案.docVIP

2022年部编版语文《孟子》三章》课文配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 《孟子》三章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 了解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 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 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4.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 第1课时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来说明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 符合正义, 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句话出处的文章.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 划分节奏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1〕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明确: 重点词语:①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 ②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③人和:人心所向, 上下团结 ④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⑤郭:外城 ⑥环:围 【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 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方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 必定有得天时之处, 可是不能取胜, 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2〕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人和也. 明确: 重点词句: ①池:护城河 ②兵革:泛指武器军备 ③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 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应也并不是不多, 〔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3〕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明确: 重点词语: ①域民:使人民定居下来 ②以:依靠, 凭借 ③固国:稳固国防 ④威:震慑 ⑤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 ⑥至:极点 ⑦亲戚: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⑧畔:同“叛〞, 背叛 ⑨故:所以 【译文】所以说, 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稳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人,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 攻打那连亲人都都背叛的人, 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那么已, 战就一定能胜利. 目标导学二:解读内容, 分析论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2.由论点看, 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明确:要素有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和. 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以“攻城〞的例子, 攻方占据“天时〞, “环而攻之〞方圆三里的小城却“败〞, 而“守方〞“胜〞, 这是因为守方占据“地利〞. 从而得出“天时〞不如“地利〞. 运用举例论证、比照论证, 得出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守城〞方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占据“地利〞却“委而去之〞, 以至于“败〞, 而“攻方〞胜. 这说明攻方占据“人和〞, 从而得出“地利〞不如“人和〞. 运用举例论证、比照论证, 得出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思考:“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在于“得道〞, 即施行仁政, 取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 4.本文借论战, 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明确:由“战争〞类推到“治国〞, 域民、固国、威天下三个角度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人和〞的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 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 这一观点, 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有借鉴意义. 但也应当看到, 孟子提出的“人和〞,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 这就不可防止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目标导学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9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