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 年 6 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
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
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而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 1)班有
有 33 人,三( 2 )班有 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 69.9% ,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 1)班有
35 人,三( 2 )班有 34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 74.2% 。
2 、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 针对 “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三 (1)班有 20 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
三 (2 )班有 17 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 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
原因。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 “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
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
——”三( 1)班的学生有 27 人选择虚构,三( 2 )班的学生有 28 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 、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 1)班和三( 2 )班的所有的学
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 但同时也局限了
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 1)班有 20 人选择不太在意,三( 2 )班有 17
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 26 人选择在意。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
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 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
眼。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
生意义不大。
5 、教师指导不得法
这在座谈会中一半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 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
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
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
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师授 作文 ”的模式,在农村
小学根深蒂固,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
这种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6、作文训练量小
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三( 1)班学生 1—3 次的有 40 人,三
(2 )班选择 1— 3 次的 38 人。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轻课
外。大部分 教师 的作文 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 作文 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
察、练笔。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
课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