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
一、概述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1,2]。超过 80%的心脏
性猝死由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室
颤动或心脏停搏引起,因此识别高危对象尤为重要。本指
南在描述死亡方式时使用猝死这一术语,但涉及其直接
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抢救时,使用 心脏骤停这一术语,
二者不应混淆。
减少心脏骤停的方法是做好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已
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任何
原因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
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并规范服药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可参考相关指南。需强调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做好预防。已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
者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危险评估,必要时予药物或手术 (射
频、起搏器等)治疗。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 (CPR )至
关重要。2015 年国际 CPR 指南指出,4 min 内成功被救
者,存活率可达 32%。因此,若在院外或无除颤设备的
地方发现有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呼救,然后迅速开始徒
手 CPR ;若在院内或有除颤设备的地方,应迅速获取除颤
仪,检查心律情况,符合除颤指征者立即除颤,若同时有
2人在场,可 1人先行心肺复苏,等待另 1人获取除颤
仪,力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一)定义与分类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射血,造成循环停止而产
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包括意识丧失、晕厥、大动脉搏
动消失等。心脏骤停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心脏骤停根据其
机制可分为4种情况:心室颤动、无脉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静止和电机械分离。前 2 种被称为可复律心脏骤
停。
(二)流行病学
美国 2016 年经急救系统估计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
率为每年 110.8例/10 万人,或成人 34.7万例/年[2];
据美国研究报告,院外心脏猝死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岁
[2]。根据国家十五公关项目中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
调查资料报告,2005—2006年,在我国4个代表性区
域入选的近68万人群研究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为每年41.8例/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
的总人数约为 54.4 万例/年[3],现阶段实际人数可能更
多。心脏骤停具有不可预知性,70.0%~87.8%的猝死发
生在院外,如家庭、公共场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 .器质性心脏疾病:
如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各种心
肌病(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
心室心肌病等),心肌受累疾患(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
淀粉样变),各种瓣膜病,急性重症心肌炎,急性肺栓塞
等,均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
2 .离子通道疾病或心肌电活动异常:
如 Brugada综合征、长 QT或短 QT综合征、短联
律间期室性心动过速、儿茶酚胺敏感型室性心动过速、预
激合并心房颤动、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等。
3 .其他:
严重电解质或酸解平衡紊乱,严重心肌缺血或心力衰
竭加重,严重应激或情绪波动均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二)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有效血液循环停
止,机体各器官供血供氧缺失,出现严重酸中毒及乳酸堆
积。临床表现包括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呼吸停止或断续等一系列症状和
体征,若不能及时纠正,恢复心脏有效收缩,患者将很快
死亡。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
心脏骤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抽搐,心音消
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
后停止;昏迷,瞳孔散大。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可有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电机械分离和心脏停搏的心电
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1 .癫痫发作:
患者发作时也会有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
四肢抽搐等,甚至由于患者的肢体抽动,心电监测时也可
能出现类似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干扰波形,可能对
诊断带来困难。但仔细听诊时可发现心音存在,大动脉搏
动也可触及,患者多可自行苏醒。
2 .非心脏性猝死:
发病早
文档评论(0)